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阐述了台农16号菠萝在广西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的防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台农16号菠萝产业发展对策,旨在促进广西菠萝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2.
春兰根状茎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春兰种子诱导出来的根状茎为材料,探讨培养方式、培养条件等因素对春兰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兰根状茎在液体振荡培养与固体培养的交替培养中不仅增殖率高,而且生长迅速.光照是根状茎分化成苗的必要条件;28℃时,根状茎的分化率可达62.5%,高温下(30℃)根状茎分化受抑制;另外,春兰不定芽基部保留适当长度的根状茎有利于其生根.  相似文献   
23.
研究和建立了微波消解土壤样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一次进样曝光,同时测定全磷、全钾的分析方法.本方法一次消解土壤样品,2个元素同时测定,方法准确、快速、精密度高,符合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4.
以“GR911”木薯的腋芽为外植体,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经不同浓度多效唑(0、1、2、3、4、5 mg· L-1)与6-BA、NAA组合处理对组培苗增殖、生根、壮苗及移栽成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浓度在3 mg·L-1时,附加6-BA浓度0.2mg·L1增殖系数达3.24,比对照提高2.18倍;经多效唑(4 mg·L-1)处理组培苗生长高度达5~6 cm、生根数6根以上时移栽成活率达87.64%,有利于培育壮苗,从而能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25.
六堡茶属于传统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是广西的地方性名茶。本文综述了六堡茶的适制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微生物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六堡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了完善木薯培养苗离体快繁体系,以GR911木薯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根天数、生长高度、炼苗天数、移栽季节及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3-4月)采用在生根培养基上35 d、高度达5~6 cm的健壮苗作为移栽成活的前提条件;组培苗在温室大棚自然光条件下炼苗4d,移栽基质为草炭∶表土(1∶1)可以明显提高成活率,移栽成活率达89.51%.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保存的39份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方法]筛选出对木薯具有较好多态性和效果的ISSR引物,应用筛选出的引物对39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条带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根据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0个ISSR引物,每个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9个,平均为7个,获得70个扩增带形,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150~2 000 bp之间;聚类分析得到,在遗传相似系数0.67上将39个木薯品系分为2个类群,同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薯之间的遗传距离基础非常狭窄,遗传相似系数大多在0.80~1.00之间。[结论]为我国优质木薯的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以GR3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蔗糖、甘露醇和烯效唑对不同保存时间木薯胚性愈伤组织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保存30 d时SOD活性同时出现峰值;与对照相比,随着蔗糖浓度不断升高,SOD活性在蔗糖浓度25~35 g/L胁迫下呈上升趋势,而高浓度(40~45 g/L)蔗糖胁迫下呈下降趋势;随着甘露醇浓度的提高,SOD活性不断升高,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浓度达到30 g/L时开始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升高,SOD活性不断升高,烯效唑浓度为6 mg/L时开始下降,浓度8~10mg/L时SOD活性下降速度较一致。蔗糖和甘露醇处理比烯效唑处理的SOD活性高,下降的速度也较缓慢,说明适当浓度的蔗糖和甘露醇,可以有效地提高木薯胚性愈伤细胞活力,延缓细胞衰老,有利于木薯愈伤组织的继代保存。  相似文献   
29.
30.
转录组学的发展为挖掘番木瓜的功能基因及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检索番木瓜相关转录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培、性别分化、逆境胁迫、病害、成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在番木瓜转录组研究方面的展望:一是加强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的联合研究;二是加强对番木瓜蛋白酶表达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基因挖掘;三是探索针对番木瓜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