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正交试验法优化蕨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Linn.) 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Heller]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蕨菜总黄酮提取的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沸腾时间、淋洗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结果]蕨菜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沸腾时间2.0 h,淋洗时间1.0 h,料液比1∶30(W/V)。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蕨菜总黄酮得率达8.80%。蕨菜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含量趋势为:脱脂叶片〉叶片〉脱脂叶柄〉叶柄。[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提取蕨菜总黄酮的方法得率高于传统方法,且节省时间、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2.
不同基因型对花生胚小叶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类型18个花生品种成熟种子的胚小叶为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花生遗传转化和离体诱变等提供培养方法。将胚小叶外植体培养在添加1 mg/L NAA和6 mg/L BAP的诱导培养基上,4周后转移到添加4 mg/L BAP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所有的供试品种芽点诱导率均高于60%,但5大类型间及品种间(62.2%~95.5%)存在显著差异,龙生型平均诱导率最高(87.2%),其次是珍珠豆型(81.5%),多粒型最低(63.1%)。将形成芽点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4 mg/L BAP的培养基上后,部分外植体从芽点上分化出不定芽,继续培养不定芽伸长并再生植株。植株再生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最高的是珍珠豆型(83.5%~97.1%),最低是多粒型(14.8%~22.0%)。  相似文献   
53.
花生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细胞融合及杂种愈伤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为体细胞杂交法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将花生栽培种Krapts和野生种A. stenosperma幼叶解离的原生质体,用PEG方法融合后,置于添加2 mg/L毒莠定(Pic)、0.1 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2%的椰乳、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0.1% 2-吗啉乙磺酸(MES)的改良MSB5(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5周后将形成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3 mg/L玉米素(ZT)、0.2 mg/L 6-苄氨基嘌呤(BAP)、0.1 mg/L 萘乙酸(NAA)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促使愈伤组织增殖。观察发现,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分裂,2周后形成直径约300 μm的细胞团,5周后小愈伤组织直径可达2~3 mm。当将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并获得大量愈伤组织。提取愈伤组织DNA进行PCR检测,部分愈伤组织扩增出了双亲特异的DNA条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条带,说明愈伤组织来自于融合细胞。  相似文献   
54.
恩诺沙星控制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用药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四川成都一养殖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病灶处分离一株病原菌CiAV01,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感染草鱼致死率为100%,出现了局部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16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CiAV01的体外抑菌作用,在供试的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对该分离菌株CiAV01最为敏感。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CiAV0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50μg/mL,MBC/MIC为2。结合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和MIC、MBC、防突变浓度(MPC)、突变选择窗(MSW)和抗菌后效应(PAE)制定防突变给药方案为:剂量20 mg/kg、每日一次给药、连续给药3~5 d。  相似文献   
55.
共同分布在相同生态位的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调查大田栽培的生姜和马铃薯根区土壤和根系中PGPR和AMF资源分布状况, 为进一步研究其群落结构与功能提供依据.从山东龙口、临沂、青岛、平度和莱芜生姜样地分离获得拮抗生姜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R1)的PGPR 20株, 其中, 4 个假单胞(Pseudomonus sp.)菌株 s1-10、s3-11、s5-8和s6-4抑制能力最强;获得拮抗马铃薯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R2) PGPR 25株, 其中,4个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m1-12、m3-4、m4-7和m5-13抑制能力最强.从上述生姜样地分离到AMF 3属11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2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 种;球囊霉属(Glomus)8种;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ra bireticulata)、摩西管柄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优势种;从马铃薯样地则获得4属10种, 其中,无梗囊霉属2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 种,球囊霉属6种, 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根内根孢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管柄囊霉和变形球囊霉为优势种.该调查结果丰富了我国PGPR和AMF资源,为今后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6.
以蝴蝶兰品种‘兄弟女孩’的再生幼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以及幼苗的生根培养,分析不同浓度及配比的细胞分裂素(6-BAP)与生长素(NAA)对蝴蝶兰丛生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研究了添加物椰子汁、香蕉泥、蛋白胨和酪蛋白对抑制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 MS+10.0 mg/L 6-BAP+0.1 mg/L NAA+ 200 mL/L椰子汁,丛生芽的增殖倍数最高;1/2 MS+2.0 mg/L 6-BAP+1.0 mg/L NAA+200 mL/L椰子汁+2 g/L活性炭,是蝴蝶兰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椰子汁能抑制褐化,提高丛生芽增殖倍数,利于芽苗生长.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盐酸沙拉沙星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学、药效动力学联合参数,确定盐酸沙拉沙星治疗鲫鱼细菌性疾病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方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给鲫经口灌服不同剂量(20,30,4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于给药后0.5,1,2,4,6,8,10,12,16,24,48h取血清及肌肉样品,研究盐酸沙拉沙星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然后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果,确定盐酸沙拉沙星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合理给药方案。【结果】盐酸沙拉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0.5μg/mL,MBC为2.0μg/mL,MPC为2.5μg/mL,MSW为0.5~2.5μg/mL。按20,30,40mg/kg剂量给鲫鱼经口灌服盐酸沙拉沙星后,鲫鱼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0,4.0,24.0h;AUC24/MIC分别为8.44,78.20,164.96;Cmax/MIC分别为4.496,6.662,15.294。【结论】40 mg/kg灌服剂量能使鲫的血药浓度维持在MPC以上的时间≥(24-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因此建议盐酸沙拉沙星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突变用药方案为:给药剂量40mg/kg,每日给药1次,休药期不低于10d。  相似文献   
58.
鱼腥草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鱼腥草叶总黄酮,并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同时选择7种大孔树脂,比较其对鱼腥草叶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出较优的大孔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及解吸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固液比1∶50(w/v),预浸泡30 min,微波作用时间30 s,微波功率540 W;与传统乙醇提取法相比,微波法使每次提取时间由3 h减少为30.5 min,提取率从92.14%增加到95.93%。NKA-9型大孔树脂对鱼腥草叶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较优的吸附分离工艺参数为:样液pH值在3.00~3.50,上样液流速1 mL/min,上样液浓度2.21~3.10 mg/mL,用70%乙醇洗脱时,解吸率达97.8%,3BV洗脱液基本上能将鱼腥草叶总黄酮洗脱下来。  相似文献   
59.
(1)带有防尘罩的直流发电机,当拖拉机在进行机耕等项作业时,因尘土太大,容易堵塞通风道,使发电机严重发热,从而导致线圈老化发电机很快损坏,故必须缩短保养周期或勤检查。保养时,轴承内加油必须注意适量,有的因加油太多,使整流子  相似文献   
60.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4种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或芽孢杆菌菌株B697的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和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sp.菌株A135无促生作用。接种多粘芽孢杆菌+南方根结线虫和B697菌株+南方根结线虫两处理的二龄幼虫数、雌虫数、线虫总数、根上卵囊数、卵囊含卵量、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对照。多粘芽孢杆菌、B697菌株、巨大芽孢杆菌和A135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达65.4%、68.2%、53.8%和5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