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时间、研究领域、申请人地域分布3个方面对巴西橡胶树全球以及中国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时间、研究领域、申请人类型3方面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情况再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球以及中国专利申请量虽波动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的国内申请人主要为科研单位且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国外申请人主要为企业且集中在植物保护领域。分析结果为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2.
新疆如今细须螨发生及为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石榴优势种害螨如今细须螨(Tenuipalpus hornotinus Chaudhri, 1971)发生,为害规律、分布型和防治关键时期,为综合防治须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调查区,按棋盘式取样法,选取20棵树,定树定枝观察如今细须螨发生、为害规律及树体分布状况,并选取几种中低毒杀螨剂,采用不同浓度进行药效试验,记录害螨死亡率.[结果]如今细须螨在喀什地区1年发生4代,以雌成螨越冬.8月初到9月初是为害高峰期,完成1代约需23~25 d.以若螨和成螨聚集叶背部的叶脉、叶柄附近,取食汁液,使叶片色泽褪绿发黄或呈暗红,提前脱落,致树势衰弱影响果实发育.如今细须螨在石榴树中多分布于南和东面.秋季清园、深翻、刮除粗老翘皮、保护天敌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控制如今细须螨种群效果最佳.[结论]如今细须螨6月初第1代卵孵化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调查喀什地区杏园内食心虫的消长动态,为研究赤眼蜂防治的最佳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诱捕探讨了杏园内主要食心虫的消长动态,通过悬挂蜂卡释放赤眼蜂,初步研究林间释放赤眼蜂防治食心虫效果.[结果]杏园内食心虫以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为主,经观测在喀什地区苹果蠹蛾1a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1a发生5代,示范园内利用赤眼蜂防治统计蛀果减退率为45.63;.[结论]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在越冬代及第1代幼虫期,应用赤眼蜂是防治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南疆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几年来对喀什果树上的介壳虫调查研究,明确了果园主要介壳虫有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吐伦球坚蚧、糖槭蚧、枣球蜡蚧.经过调查,掌握了它们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和为害期,并采取刮皮涂药,枝条、枝干喷雾两种方法,以及介壳虫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果树介壳虫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佳打药时间.此外,进行了相关的药效试验,结合农业技术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等,从而提出一套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5.
喀什地区多毛小蠹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系统调查、研究了杏树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 Murayama)的发生、为害规律,结果表明:4月中旬始见多毛小蠹成虫在杏树上蛀孔产卵,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高度80~110 cm的枝干和东、南2个方向生长的枝干易遭受小蠹虫的入侵;多毛小蠹聚集为害;随为害程度的加重,杏树韧皮部含可溶性糖量也随之升高,韧皮部含水量随之降低,并且不同为害程度杏树韧皮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6.
从当前我国热带农业生产状况出发,分析我国热带农业推广体系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通过建立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多元科技推广模式、发挥农业企业作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推动热带农业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7.
香果是热带特有的水果,其风味独特、香味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几年百香果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黄金百香果为试材,通过对实生苗进行不同方式的修剪管理,总结出能够使百香果实生苗提早开花结果的多级修剪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新研发的多级修剪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能够使实生苗开花结果时间提前30.38%,有利于加快杂交后代的性状观察,对促进百香果优良品种选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8.
在杏园蛀果害虫发生期,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诱捕研究了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发生的种类,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共有4种,分别是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ke、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和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其种群数量分占87.41%、3.81%、2.51%和6.27%;李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大于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主要种类;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次要种类。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烟碱0.7%,苦参碱0.5%)和5%杀铃脲悬浮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分别为95.02%、78.09%和20.15%;药后5 d,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9.71%和80.30%,无显著差异。综上,新疆南部地区杏园优势蛀果害虫为李小食心虫,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可作为防控用药。  相似文献   
49.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依据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田间致病性测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属菌株为致病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进行致病菌株保守基因(ITS、GPD和EF-1α)PCR扩增及测序,获得序列Gen 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KU145269、KU145271、KU145273。根据田间致病性、形态学观察以及保守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的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防控核桃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喷雾、调查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方差分析。【结果】在添加喷雾助剂量为0.5%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施药后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均在10%以内;药后14 d 70%吡虫啉(用量为150 mL/ hm2)对外围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6.05%,平均为80.37%,与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375 mL/ hm2)和25%环氧虫啶(用量为300 mL/ 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0 d 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525 mL/ hm2)、1.2%烟碱·苦参碱(用量为1 050 mL/ hm2)、3.2%阿维菌素(用量为525 mL/ hm2)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98.17%、90.39%和95.46%,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添加喷雾助剂时,植保无人机喷洒70%吡虫啉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22%噻虫·高氯氟、1.2%烟碱·苦参碱和3.2%阿维菌素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生产中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上述药剂防控核桃黑斑蚜和黄刺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