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3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2年6月~9月,在3个不同的池塘中,按照不同的放养密度,分别放养不同伞径的幼海蛰,研究密度和规格与养成结果的关系,并探讨海蛰的养殖技术关键。结果表明:幼海蛰伞径分别为1.0~1.5cm、1.5~2.0cm、2.0~2.5cm,放养密度分别为350个/亩、200个/亩、120个/亩,其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21%、38%;海蛰在苏北沿海养殖获得了成功,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2.
河蟹幼体阶段丝状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原体 丝状细菌病的病原体是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也叫发状白丝菌)和发硫菌(Thiothrix sp.),主要是前者。毛霉亮发菌丝体细长如发状,粗细较均匀,菌丝直径3~5μm,末端稍细;长度大约200μm,个别大者超过 1mm;不分枝,不运动;一般透明无色,较老的菌丝在高倍镜下观察略显淡黄绿色,或有极小的黑色颗粒;有比较清楚的分隔,常以分生孢子形式进行繁殖。毛霉亮发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色素、透明;在0℃~35℃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适盐范围在3‰~60…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索河蟹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经过清塘消毒、建设防逃设施后,科学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在池塘内移植水草并投放螺蛳、鲢鳙鱼、银鲫,每1/15hm2投放平均规格100~200只/kg河蟹1000只。经过7~8个月精心饲养,成蟹回捕率70%,平均规格达125g/只,成活率为70%。总产值93700元,投入总成本30 100元,总利润63 600元,每1/15hm2利润3 180元,投入产出比1∶3.11。  相似文献   
24.
通过科学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对池塘彻底清淤、消毒、建防逃设施,在池塘内移栽种植水草并投放螺蛳,每667 m~2投放河蟹(平均规格100~200只/kg)1000只,银鲫(规格40尾/kg)20尾,鲢(规格100g/尾)40尾,鳙(规格100 g/尾)10尾。经过7~8个月精心饲养,每667 m~2回捕成蟹700只(平均规格达125 g/只)重87.5 kg,回捕率达70%,每667m~2利润3180元,投入产出比1:3.11。  相似文献   
25.
从三疣梭子蟹育苗场发病且大量死亡的大眼幼体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菌株SX1,人工感染试验证明,SX1对健康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Ⅲ期幼蟹有较强的致病性;对菌株SX1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型生物学特性检验,并进行了菌株SX1的16S rRNA、gyrB和rpoA 3种基因的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菌株SX1具有发光杆菌属的特征,且16S rRNA、gyrB和rpoA 3种基因序列均与发光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中与Photobacteriumganghwense聚为一个分支,自举数据值达100%。综合菌株SX1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3种基因的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研究表明菌株SX1与P.ganghwense亲缘关系更近,鉴定SX1为P.ganghwense且为本次引起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大量死亡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6.
每年9-10月,随着海水养殖池塘虾贝的收获上市,矛尾复虾虎鱼也集中上市,由于数量大且规格较小,此时价格不高,而通过收购集中暂养一段时间,待水冷草枯的冬季上市,重量和价格几乎翻一番,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9-2010年两年通过养殖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方法1.池塘条件及设施为便于管理,池塘大小以  相似文献   
27.
采用L25(56)正交试验法测定了不同pH(6、7、8、9、10)、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35)对体质量为(71.2±8.5)g的单环刺螠肠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盐度对单环刺螠血液溶菌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肠消化酶活力的最适环境条件分别为,蛋白酶:pH 8、温度30℃、盐度35;淀粉酶:pH 9、温度25℃、盐度25;纤维素酶:pH6、温度30℃、盐度35;脂肪酶:pH 6、温度25℃、盐度30。盐度15和20两组单环刺螠血液溶菌酶活力均先降后升再降,而盐度30和35两组则先升后降。至处理第4d,各试验组溶菌酶活力依次为:盐度3025352015,盐度15和20两组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盐度较高试验组(P0.05)。盐度25~35、pH 6~9为单环刺螠适宜的环境条件,高温(25~30℃)下其消化酶活力较高,而低盐度(15~20)下其消化酶活力和免疫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8.
体外诱导日本蟳精子顶体反应的形态变化与诱导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日本蟳精子顶体反应过程的形态变化,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体外诱导精子顶体反应的最佳诱导条件,并对比了离子载体A23187与卵水的诱导效果以及取自雄蟹贮精囊的精子顶体反应诱导情况。日本蟳精子的顶体反应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第Ⅰ阶段为头帽隆起;第Ⅱ阶段为头帽破裂,顶体囊外翻,辐射臂收缩;第Ⅲ阶段为穿孔器前伸,顶体颗粒聚集于顶体管后段;第Ⅳ阶段为穿孔器断裂,顶体囊外层脱落,顶体丝形成,顶体颗粒向外释放,核体积缩小。取自雌蟹纳精囊的精子,在pH为8.0、CaCl2浓度为0.30%的人工海水中,用离子载体A23187(60μg/mL)诱导50min,可以得到最大的精子顶体反应率(80.41%),而经卵水诱导得到的顶体反应率为73.87%。用所得出的最佳诱导条件对取自雄蟹贮精囊的精子进行处理,可得到64.37%的顶体反应率。  相似文献   
29.
微生物制剂在中华绒螯蟹工厂化育苗水质调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在中华绒螯蟹工厂化育苗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对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及幼体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对育苗水体中pH值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幼体的发育,微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提高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30.
通过在河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池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降低育苗过程中的用药和换水量,提高幼体的变态率.在试验组中分别添加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及二者混合制剂,与批次的对照池进行比较.试验组的水质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幼体变态率平均提高了20%,抗生素等药品使用量平均减少85%,病害发生率平均降低31%,对照组的换水率为485%,而微生物制剂处理组均为150%,平均减少换水量56%,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1%.微生物制剂在河蟹育苗中能有效控制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换水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