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综述了国内外烟夹夹烟烘烤的研究成果及我国应用烟夹的烘烤效果,分析了我国烟夹烘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确保采用烟夹烘烤的烟叶质量,突显其省工、节能、增效的优势,促进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烘烤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2.
烟草黄瓜花叶病及其综合防治徐增汉,王能如(合肥经济技术学院230051)烟草黄瓜花叶病。俗称“烟疯病”、“聋烟”,近来已成为我国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烟田减产20/~30%.重病田减产在50%以上,同时严重降低烟叶品质。1病原和症状烟草黄瓜花叶...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烟叶的适熟采收、合理挂烟和改进全炕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成熟度与挂烟棚次对烤烟云烟85中上部叶烤后还原糖和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鲜烟成熟度的提高,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烟碱含量下降,还原糖与烟碱的比值显著提高并趋于平衡协调(P<0.05);随着挂烟棚次的提高,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含量提高,还原糖与烟碱的比值下降。[结论]鲜烟成熟度因素对烤后烟叶还原糖的含量以及还原糖与烟碱的比值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南丹白化烟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明南丹烟叶白化的原因及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白化中部烟进行烘烤与化学成分测定。[结果]白化烟叶烤后外观质量欠佳,身份稍薄至薄,油分稍有,色度中;等级较低;单叶重小;化学成分欠协调,糖分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较低,尤其是严重缺镁,Ca/Mg值和K/Mg值都严重过大,即钙—镁之间、钾—镁之间严重不平衡。[结论]对于缺镁的田地须适当增施镁肥,并适当降低钾肥和含钙肥料的施用量,以提高烟株对镁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65.
烟草镁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镁素能促进烟草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的进行,从而促进烟株生长、改善烟叶品质,缺镁将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受阻,对烟株生长和烟叶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镁素营养生理作用、镁素与烟草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烟草镁素缺乏原因分析、镁肥施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提出烟草镁素营养方面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不同类型烤房对原烟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类型烤房对原烟香气的影响,取相同烟地的中部叶在不同烤房中烘烤,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GC/MS)对原烟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气成分总量以散叶烤房(1985.014μg/g)最高,气流下降式普改密烤房(1973.202μg/g)次高,气流上升式普改密(1449.879μg/g)最低。原烟香气指数以密集烤房、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和气流上升式普改密烤房为好;香型指数在2.8964(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3.5904(气流下降式普改密烤房),均属于中间香型。结论:烤房类型对原烟香气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改变烟叶的香型。  相似文献   
67.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单叶重、烟叶等级、烟叶外观质量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4种采收方式中 ,烟叶烘烤质量在总体上以一次性采收 (带茎或不带茎 )的最好 ,常规采收的次之 ,环割处理的较差  相似文献   
68.
2003~2004年在广西靖西县进行了烟草“开片降碱灵”施用方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喷施烟草“开片降碱灵”,能显著促进烤烟上部叶增宽、增长;显著提高烤后烟叶产量和上中等烟比例;显著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并能显著增加钾含量。其中,以打顶当天喷施1次效果最好;打顶后第10天喷施1次效果次之;打顶当天和打顶后第10天各喷1次效果最差。因此,该产品应在打顶后及早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