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25篇
  23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特别是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人们再次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  相似文献   
42.
2013年、2016年分别以40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和自然高温条件下鉴定了不同品种开花期的耐高温性。结果表明,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耐高温指数≥0.5的品种,两种条件下的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的耐高温指数≤0.49的品种,两种条件下的耐高温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原因在于部分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的不耐高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因花时早而避开了高温伤害,仍表现出较高的耐高温指数。根据开花期耐高温性可以把杂交水稻分为耐避双重型、耐高温型、避高温型和高温敏感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3.
抽样调查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17县部分县乡249名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素养,分析了他们对水稻生长各环节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正>以四川东南部分市县及重庆西部和东部沿江区县为主体构成的四川盆地东南浅丘平坝河谷地区,具有温光资源丰沛、幅员面积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等诸多特点,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粮仓。据统计,盆地东南部分现有冬水(闲)田13 333 km~2,其中",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5333.3km~2左右,占全国再生稻面积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45.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46.
47.
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3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粒叶比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粒叶比的调节下,品种间再生力的强弱可以相互转化;其原因在于,母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粒叶比与母茎鞘干物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头季稻粒叶比小,单位颖花绿叶面积占有量大,可减少母茎鞘中先期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入量,使头季稻收割时母茎鞘有较多剩余光合产物,为再生芽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杂交中稻组合间着粒数与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组合间着粒数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将头季稻品种着粒数作为判别再生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8.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中芽肥对杂交中稻两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疑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旱,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49.
水稻本田分蘖期受旱对其生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本田分蘖期不同干旱时间与水稻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①栽秧当日开始受旱 2 0d以上 ,显著地抑制了分蘖的发生 ,表现为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 ;栽后 2 0d开始受旱 10d以上 ,颖花严重退化 ,以致着粒数和结实率降低而减产 ;②水稻分蘖期受旱影响产量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相对含水量 36 %左右 ;③从稻田开始受旱到土壤含水量下降到影响水稻产量的临界值所需积温为 312 76℃。  相似文献   
50.
<正>四川盆地东南部和北部丘陵区(含重庆市),由于地形复杂,水利设施欠缺,水利灌溉条件差,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经常遭受干旱危害。这些地方普遍采用冬季蓄水的方式以保证来年水稻种植的用水需要,其中有部分田块冬季无水休闲,这类稻田称为冬水田或冬闲田,现有面积120万hm2左右。目前冬水(闲)田水稻种植采用先育秧后移栽的种植方式,不仅要求水源充足,而且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常因劳动力短缺达不到高产移栽密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