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常伴有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但其明确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病假说是"二次打击"学说[1].该学说认为,以胰岛素抵抗[2] (insulin resistance,IR)和脂质代谢异常造成的肝脏脂质堆积为初次打击,而二次打击主要是有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引发的炎症、坏死甚至是纤维化、肝硬化.肝脏脂质蓄积引发机体内脂质的利用与清除发生失衡,最终导致了肝脏的受损.  相似文献   
12.
商代西周有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出土商周铜农具的统计,结合几批青铜农具范的出土以及一处青铜器窖藏的发现,得出商代西周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农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及水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该文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耕层变浅、下层土壤紧实等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研究。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 a免耕稻田,2006年4月设置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2007年4月将翻耕、旋耕稻田一半免耕,剩下一半继续翻耕、旋耕。每年早稻和晚稻采用同一耕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免耕表层0~5 cm土壤体积质量呈降低趋势,而下层10~20 cm呈增加趋势。翻耕、旋耕相对于长期免耕能够有效降低下层土壤体积质量,同时,提高下层毛管孔隙度。翻耕、旋耕后免耕下层土壤体积质量呈增加趋势,而毛管孔隙度呈降低趋势。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能够有效增加耕层(0~20 cm)土壤水贮量,特别是在土壤含水率偏低时尤为显著,2007年翻耕、旋耕较长期免耕分别高了12.9%和20.7%,而翻耕、旋耕后免耕呈降低趋势。研究还显示,各轮耕耕层土壤质量含水率与体积质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总之,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措施通过改变耕层土壤结构,进而提高稻田土壤水贮量。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稻田碳循环有着较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双季稻田碳循环及其生态服务价值,为稻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及土壤固碳潜力评价提供依据。试验于湖南省宁乡县进行,通过静态箱法测定翻耕秸秆还田(CT)、旋耕秸秆还田(RT)、免耕秸秆还田(NT)稻田CH4及CO2排放,根据美国橡树岭国家生态实验室得出的碳折算系数计算各项农资投入的碳释放。结果表明:(1)机械操作造成的碳排放为CT〉RT〉NT,免耕分别比翻耕和旋耕碳减排61.69、35.70bC·hm^-2;(2)含碳农资碳减排对于稻田碳减排具有较大作用,其中减少含碳农资投入对于免耕碳减排作用最大;(3)免耕促进了稻田土壤碳固定,稻田生态系统总体碳固定为NT〉CT〉RT;(4)采用免耕、减少含碳农资投入有利于固碳及增加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得出免耕秸秆还田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及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建议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采用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5.
应用耕作指数评价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耕作指数(TI)定量评价了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选择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05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设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CT)3个处理,测定了2007、2008年水稻收获期0—20 cm土层有机质(SOM)、土壤容重(BD)、全氮(TN)及pH等理化性状指标,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结果】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影响显著,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2=0.45),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R2=0.67);可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到TI,TI = 0.40 SOM' + 0.60 BD',且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7),可作为选择耕作措施的依据。试验中3个耕作处理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I变化表明试验期间NT处理初期土壤质量较差(TI=0.79),但其TI增加最快,免耕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结论】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能够较准确的定量描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免耕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埋植和饲喂褪黑素对绵羊断奶后生长性能、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65~75日龄、体重19 kg左右的绵羊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正常饲喂,埋植组分别颈部皮下埋植60mg和90mg褪黑素1次,饲喂组按绵羊体重饲喂1、3mg/(kg·d)褪黑素,预试验3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埋植60 mg和90 mg褪黑素可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饲喂1 mg/kg褪黑素也可提高平均日增重(P<0.01);埋植90 mg褪黑素组的生长速率、饲喂1 mg/kg褪黑素组生长速率、体高、胸围、胸宽、胸深平均日增长均提高(P<0.01);埋植90 mg褪黑素组体高平均日增长(P<0.01)、胸深平均日增长(P<0.05)也均得到提高;饲喂3 mg/kg褪黑素组体高、胸围平均日增长提高(P<0.05);埋植90mg褪黑素组和饲喂1mg/kg褪黑素组皮质醇(COR)浓度降低(P <0.01),饲喂1mg/kg褪黑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P<0.05)、丙二醛(MDA)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对稻田碳循环有着较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双季稻田碳循环及其生态服务价值,为稻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及土壤固碳潜力评价提供依据.试验于湖南省宁乡县进行,通过静态箱法测定翻耕秸秆还田(CT)、旋耕秸秆还田(RT)、免耕秸秆还田(NT)稻田CH_4及CO_2排放,根据美国橡树岭国家生态实验室得出的碳折算系数计算各项农资投入的碳释放.结果表明:(1)机械操作造成的碳排放为CT>RT>NT,免耕分别比翻耕和旋耕碳减排61.69、35.70 kg C·hm~(-2);(2)含碳农资碳减排对于稻}H碳减排具有较大作用,其中减少含碳农资投入对于免耕碳减排作用最大;(3)免耕促进了稻田土壤碳固定,稻田生态系统总体碳固定为NT>CT>RT;(4)采用免耕、减少含碳农资投入有利于固碳及增加稻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得出免耕秸秆还田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及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建议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采用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8.
东弗里升绵羊是优秀的乳肉兼用品种,探究东弗里升绵羊和地方特色品种洼地绵羊杂交改良,有利于挖掘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本研究利用程序化冷冻方法制备东弗里升细管冻精,分析精子冷冻前后的活力和运动能力。同时对28只洼地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内窥镜输精处理,记录受胎率及后代生长发育数据。结果表明:冷冻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精液冷冻后曲线速度(VCL)、精子头侧摆幅度(ALH)和快速运动精子比例与鲜精相比降低(P<0.05);28只洼地绵羊内窥镜输精妊娠率为71.43%(20/28),产羔率为128.57%(36/28),窝产2~3羔比例为72.22%(13/18);随窝产羔数增加,羔羊平均出生重降低;东洼杂交F1代同时期体重均高于洼地绵羊,其中18月龄东洼杂交F1代母羊体重高于洼地绵羊母羊(P<0.05);东洼F1代育肥期平均日增重(305 VS 264 g)、耗料增重比(4.1 VS 3.5)均高于洼地绵羊(P>0.05)。因此,通过细管冻精腹腔内窥镜技术进行东弗里升与洼地绵羊杂交能够提高洼地绵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