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山杏播种育苗的最佳方式。[方法]采用沙藏、秋季直播、人工破壳3种外理方式对杏核进行处理,比较山杏的出芽率及出芽后生长情况。[结果]沙藏处理过的杏核出芽率最高,达到了93%,人工破壳处理出芽率最低。3种处理地上10 cm处的直径均超过了3 mm,其中秋季直播的直径达到了4.8 mm。秋季直播和沙藏出芽率及苗期长势均优于人工破壳。[结论]在生产中山杏苗培育的最好方式是秋季直播和沙藏。  相似文献   
12.
山麻杆属优良多用途树种,但国内外极少有其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对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 Franch.)硬枝扦插育苗的试验研究,探索了山麻杆快繁技术,综合插穗长度、药剂处理、基质等方面,筛选出以河沙为基质,插穗长度100 mm,以300 mg/L浓度的ABT6浸泡2h,并辅以地膜覆盖或小拱棚的最优硬枝扦插育苗方案,为完善山麻杆育苗技术、使其尽快服务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果桑“龙桑一号”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树新品种"龙桑一号"属于果、叶兼用桑品种,用户可根据用途确定栽桑方式.栽桑养蚕,每亩(667m2,下同)产叶量800kg;作为果桑栽植,产果量每亩1 000kg,具有品质优良、果型大、含糖度高、果味爽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寒地桑园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桑园的生态效益,利用桑树建设生态林,以黑龙江省成林桑园为试验材料,采用桑园内外对比的方法,春夏两季,对桑园内外的温度、湿度、风速、土壤含水量、吸收CO2、呼出O2等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桑园内比桑园外的温度低1.6℃,湿度高6%;桑园内比桑园外平均风速春季降低1.4m/s,夏季降低0.8m/s;地表温度春季低1.8℃,夏季低3.1℃;地表土壤含水量春季高16.5%,夏季高11%;1hm2桑园1d可以产生3.6kgO2;吸收CO24.9kg。桑园显示了较大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蚕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对推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蚕业在产业化水平、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4):37-38
通过对雌蛾翅采取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后,调查对交尾、产卵、体内残留卵及孵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蛾双翅正常区交尾、产卵、孵化情况最佳,体内残留卵量最少,交尾率、受精卵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0%、87.5%和86.9%,单蛾平均产卵数为256粒,产卵净度达80.0%。采用剪掉1/4双翅、1/4前翅、1/4后翅雌蛾和卷缩翅雌蛾进行制种,交尾率分别为66%、59%、56%和40%,单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43粒、140粒、134粒和141粒,受精卵率分别为49.7%、45.0%、46.2%和55.3%;同雌蛾双翅正常区相比交尾率、产卵量下降,体内残留卵量多、受精卵率低。  相似文献   
17.
桑蚕大蚕期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对高温、多湿、闷热的气候环境抵抗力差.由于大蚕的呼吸量大,对抵抗二氧化碳能力弱,略有忽视大蚕期的管理工作,很容易造成幼虫发病.因此,在饲养大蚕期加强蚕室通风换气、排湿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蒿柳养殖天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蚕幼虫以食柞树叶为主,幼虫除食用柞树叶外,还可吃杨柳科的蒿柳叶。蒿柳(Salix viminalis Linn)叶营养成分高,水分、蛋白质、淀粉和含糖量都高于柞树叶,对养小蚕的利用价值较高。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蒿柳植物作为养殖柞蚕保苗的代用饲料,除此之外,柞蚕也可全龄食用蒿柳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寒带地区栽桑养蚕发展迅速,为了适于养蚕农户的需要,做好在饲养过程中的蚕病预防工作,确实养好桑蚕,达到丰产丰收,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寒带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实践与体会,现总结出以下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