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7篇
  26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病情严重的食欲废绝,严重腹泻,粪便呈灰白色,并混有血液,严重的排红色血便。部分病鸡腹部膨胀,触之有波动感。有的病鸡眼睑肿胀、粘连。  相似文献   
62.
垦芸3号是从地方搜集的"农家品种"鉴选而成,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9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3.
线辣椒玉米套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谢宝英  卢涛  程智慧 《园艺学报》2010,37(8):1247-1256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情况下,线辣椒/玉米套作体系的产量优势,套作与单作在成熟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施氮肥与否,线辣椒/玉米套作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呈现产量优势,但生物产量套作优势比经济产量更明显。套作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比单作高出16.4%~22.1%、26.1%~30.5%和27.0%~51.5%,而套作的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降低4.0%~14.1%、4.4%~9.4%和4.3%~15.9%。套作优势在养分资源方面主要是因为吸收量的增加,而非利用率的提高;套作线辣椒的养分收获指数高于单作。不施氮肥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体系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93.2%和6.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8.8%和11.2%;施氮肥时,对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5.2%和14.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4.6%和15.4%。  相似文献   
64.
为确定农田畜禽粪便的安全消纳量,在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条件下,研究施用猪粪后土壤全磷(TP)、有效磷(Olsen–P和Mehlich3–P)、水溶性磷(Ca Cl2–P)的累积特征,评估磷的淋失风险。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Olsen–P含量和Mehlich3–P含量在100%猪粪N处理后快速增加,增幅分别为21.87~90.58、53.25~262.82 mg/kg,Ca Cl2–P含量在100%猪粪N水平后急剧增加,增幅为0.18~2.40mg/kg;在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Olsen–P含量和Mehlich3–P含量流失的临界值分别为50、125 mg/kg,Ca Cl2–P含量流失的临界值为0.6 mg/kg;稻麦轮作周期内腐熟猪粪用量为23 364 kg/hm2时(50%化肥N+50%猪粪N处理),土壤的磷素积累量明显小于磷素流失临界值,能够安全地最大化消纳猪粪;50%化肥N+50%猪粪N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小麦产量的和最高,达13 309.7 kg/hm2,相较于常规化肥处理的总产量增加了10.01%,其综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65.
利用雌雄异花的黄瓜品种,研究了单性结果果数和产量等6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性状的遗传力以雌花数和单性结果果数较高,分别为98.47%,88.89%;而开花期与第1雌花数节位较低,分别为56.62%,31.03%。遗传变异系数以单性结果果重和雌花数较高,分别为37.51%,37.38%,而第1雌花节位和开花期较低,分别为11.57%,6.23%,表明对雌花数这一性状进行早世代单株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而对第1雌花节位和开花期2个性状进行选择须在高世代进行单株选择才会有较好效果。雌花数与单性结果果数(r=0.8346)、单性结果产量(r=0.686)之间以及单性结果果数与单性结果产量之间(r=0.9247)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在理论上对单性结果性能的选择完全可以通过对雌花数的选择而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66.
自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围绕小麦穗的发育,前人进行了大量研究.Bonnet(1936年)观察了小麦茎生长锥的外部形态及分化过程,揭示了小麦穗分化的一般规律.其后,许多学者也发表了形态学观察的文献.而从单纯形态学或解剖学的描述转向外界环境条件对小麦穗花发育的关系的研究,则多在六十年代以后.本文试图以这一时期为基础,就穗、花两个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67.
激素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多年前,在"作物产量的生理学问题"的讨论会上曾偶尔提及植物激素(Eastin等,1969).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激素是参与作物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只是假设.本文试以麦类作物为代表,逐一讨论激素在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单粒重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8.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安祖花组织培养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率过高,在科研和生产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巨大浪费的现状,对植物组织培养污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各部位的菌类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新叶和芽带菌较少;培养瓶的瓶壁和封口纸都能携带污染菌,成为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70.
通过GC02鸡球虫病疫苗免疫雏鸡,研究其对鸡红白细胞数的影响。选择100只1日龄肉杂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试验组,饲喂同种日粮。Ⅱ组分别在7日龄、14日龄给每只鸡免疫8000个GC02鸡球虫病疫苗孢子化卵囊。Ⅰ组和Ⅱ组分别在21、28、35和42日龄采血,进行红、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在21日龄,Ⅱ组红、白细胞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28、35和42日龄Ⅱ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白细胞数百分比[(E/C)%]来看,免疫后试验组红细胞数先减少,21日龄最低(为对照组的93.89%),随后慢慢升高,超过对照组,最大值出现在35日龄(为对照组的100.36%),42日龄又下降;试验组白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最高(为对照组的106.64%),随后慢慢降低,最低值出现在35日龄(为对照组的100.85%),42日龄稍稍上升。说明GC02鸡球虫病疫苗免疫雏鸡后,对鸡的红白细胞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