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江阴市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至2014年底,江阴市蔬菜复种指数面积达到了10 445.15 hm2,产量37.12万t,产值59 390万元,蔬菜产业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但随着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紧缺、人工工资不断增加等各种问题的出现,蔬菜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效益偏低,严重制约了江阴市蔬菜产业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一种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整流装置触发器,给出了硬件电路基本结构以及软件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53.
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的研讨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赵乐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l)小麦花药培养已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的育种途径,它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扩大变异范围、提高选择效率等许多优点,对加速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小麦花药...  相似文献   
54.
小麦花药培养中染色体加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花药培养中染色体加倍技术李志武,徐惠君,叶兴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l)小麦花培主要包括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和单倍体植株的纯合加倍两大技术,对花培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技术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朱至清等,197...  相似文献   
55.
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GUS和nptⅡ导入了3个小麦基因型新春9号、Bobwhite和PM97034,经对自交后代连续3代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和筛选,获得了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以3个受体亲本为对照,随机区组、重复3次设计,对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进行了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成熟期等农艺性状调查,研究外源转入基因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除株高和生育期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以新春9号转基因株系与新春9号(CK)杂交,对F1代和F2代植株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检测,分析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在F1代中表现完全显性,在F2代中呈现2.6︰1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56.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鉴定、克隆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植物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无性繁殖过程,依次经历外源植物激素信号应答、已分化细胞的脱分化、静止细胞的再分裂以及特定组织、器官原基或分生组织的形成等,是多个基因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协调、有序表达和互作的结果,不但受培养基中植物激素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也与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外源激素和内源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调节功能;重点介绍了5类与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有关的候选基因,包括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阿拉伯葡聚糖酶、亚硝酸还原酶、生长素结合蛋白和抗氧化酶。再生相关基因的利用不但有助于提高植物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率和遗传转化率,而且有助于获得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在基因工程育种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不同植物和同种植物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中调控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主效基因可能不同,关键再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是今后需要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
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243的选育和细胞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L1的衍生系PP9-1为黄矮病抗源, 从[(PP9-1/陕785 9 //丰抗8号)F1×(3×丰抗13号/Khapli)F4]杂交组合F2代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中选育出 一个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243。 经黄矮病毒田间接种鉴定, 细胞学分析, GISH和RFLP分 子标记检测, 结果表明: 该系高抗黄矮病毒GPV、 GAV株系, 体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58.
59.
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在转TiERF1基因小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水稻叶片中克隆了一个韧皮部组织特异表达的水稻蔗糖合酶启动子(RSS1P),将RSS1P与中间偃麦草乙烯反应因子基因TiERF1相融合构成组织特异表达的TiERF1基因表达盒,取代pAHC20中Ubi::bar基因表达盒,构建成无选择标记的韧皮部组织特异表达的pA20-RSS1P::TiERF1载体。利用基因枪将pA20-RSS1P::TiERF1与pAHC20载体混合、共轰击小麦品种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获得转RSS1P::TiERF1基因小麦。对该转基因小麦T0和T1代植株进行PCR、PCR-Southern、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外源RSS1P::TiERF1基因已转入受体,并且具有可遗传性;转入的RSS1P::TiERF1基因仅在根、茎、叶中表达,以根部表达量最高,在种子内不表达。纹枯病抗性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受体扬麦12相比,转RSS1P::TiERF1基因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与转Ubi::TiERF1基因小麦的抗病性相当,而且转RSS1P::TiERF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没有明显改变,说明可以利用RSS1P启动子创造更实用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60.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鉴定及优良株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黄花叶病是我国冬麦区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给应用病毒复制酶基因介导的转基因抗病小麦新品种(系)选育提供依据,对利用基因枪法将WYMV-Nib8基因和bar基因共转化扬麦158获得的15个T2代株系进行了黄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4个高抗病株系和1个剔除bar基因的高抗病株系;连续多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5个株系不但抗病性优良而且可以稳定遗传。以转基因材料为亲本之一,通过常规杂交、回交获得1个兼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BR1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