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以蓝蓟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CK、0.05%、0.10%、0.20%、0.30%、0.40%)、不同处理时间(12、24、36、48h)对蓝蓟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相同,浓度不同,浓度越高对蓝蓟种子发芽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且有一定的畸变率;叶片表面肥厚粗糙不平,呈暗绿色,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随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蓝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呈现降低现象,当浓度为0.40%、时间在48h时发芽率为36%,发芽势为16%。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蓝蓟苗期的苗高、叶长逐渐减小,叶宽变大,生命力较短。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FQ型CO2分析仪和Li-1600稳态气孔仪测定了盛花期向日葵不同节位咱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也测定了叶绿素、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向日葵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呈单峰曲线变化,吉农92-1最高峰位于第10位叶,吉农92-5最高峰位于第5位叶;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皆为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较低,中产中叶片较高。表明中上部位叶对产量形成起决定作用,且品种之间有差异。不同冠层结构的光合势不同,实际产量为宝塔型结构的 吉农92-1比平展型的吉农92-5高出8.85%。  相似文献   
13.
对乌拉苔草湿地生长季节内土壤CO2和CO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节的乌拉苔草湿地土壤释放CO2,并消耗CO。化学反应CO H2O→CO2 H2对于CO2和CO的动态变化起主要作用,CO2和CO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温度对CO2和CO体积分数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叶片在盛花期的蒸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不同叶位的蒸腾作用明显不同。最高峰出现在中上部位叶片。最大值是12叶位,为23.44μE(H2O).m^-2.s^-1。一天中最高峰时间在12:30,不同叶位的蒸腾速度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环境因子对蒸腾作用的影响不是单一的直接作用。并且每种因子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在日变化中明显不同。早8:30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叶片温度与蒸腾作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在早8:30和上午10:30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在上午10:30和14:30时。光量子通量密度与蒸腾作用呈负相关。中午12:30和晚上18:30呈不显著正相关;叶片温度在上午10:30与蒸腾作用呈负相关外,其他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长白山区沟谷沼泽乌拉苔草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氮素、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在时空变化中,表层最高,且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为2.57;C层最小,最小值出现在7月份,为0.3;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表层最高出现在6月份,为1.35;B层最小,最低点出现在6月份,为0.18,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时空变化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最高值是6月份B层,为8.5;最低点是C层的5月,为0.9;与氮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土壤脲酶在8月份最大,为0.91,B层最大为0.76;土壤纤维素酶在5月份最大,为0.41;C层最大,为0.52;土壤蛋白酶在4月份最大,为0.83;A层最大,为0.67,均不呈显著相关。与微生物相关结果为:土壤脲酶与8月份微生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蛋白酶与B层的细菌呈显著的正相关;脲酶与7、8月份的放线菌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本文揭示了土壤不同酶活性受制于不同的微生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研铭  徐惠风  王曼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26-16828
[目的]研究四季海棠(Begoniasemperflorenshybr)幼苗在汞、阿特拉津溶液及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方法]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汞和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以及自来水、蒸馏水、湖水(吉林农业大学湖中的水)对四季海棠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汞溶液对四季海棠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毒害越重;阿特拉津对四季海棠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但生存的海棠生长性状已不健康,不具有观赏价值。四季海棠在自来水、蒸馏水、湖水中的生长状况以湖水较好,说明四季海棠可以适应水生环境的驯化。[结论]为汞在园林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长白山区沟谷沼泽乌拉苔草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氮素、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在时空变化中,表层最高,且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为2.57;C层最小,最小值出现在7月份,为0.3;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表层最高出现在6月份,为1.35;B层最小,最低点出现在6月份,为0.18,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时空变化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最高值是6月份B层,为8.5;最低点是C层的5月,为0.9;与氮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土壤脲酶在8月份最大,为0.91,B层最大为0.76;土壤纤维素酶在5月份最大,为0.41;C层最大,为0.52;土壤蛋白酶在4月份最大,为0.83;A层最大,为0.67,均不呈显著相关.与微生物相关结果为:土壤脲酶与8月份微生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蛋白酶与B层的细菌呈显著的正相关;脲酶与7、8月份的放线菌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本文揭示了土壤不同酶活性受制于不同的微生物影响.  相似文献   
18.
SW12-859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玉米杂交组合,全株表达Cry1F基因杀虫蛋白。本研究以其为材料,与其遗传背景相似的郑单958为非转基因对照,在玉米心叶期(6~8叶期)和穗期(13~16叶期)进行田间人工接玉米螟初孵幼虫,调查其抗螟性、农艺性状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转基因玉米SW12-859对一、二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郑单958表现为感,二者受玉米螟危害程度(抗螟性)差异显著。转基因玉米SW12-859和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相近,在接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产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  相似文献   
19.
徐惠风  冯政东 《吉林农业》2012,(12):221-22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Atrazine)溶液、Hg溶液以及自来水、蒸馏水、湖水对矮牵牛(Petunia hybride)再生苗(祛花,只留两片叶)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矮牵牛再生苗对低浓度的阿特拉津有一定抗性,高浓度下萎蔫甚至死亡;而汞溶液对矮牵牛再生苗的毒害较大,而且也是随着浓度的增加毒害增大;在湖水、自来水、和蒸馏水中培养的苗生长良好.说明矮牵牛对有机污染物没有抗性,对重金属汞低浓度有些抗性,得出了矮牵牛可以作为指示性植物,也可以应用在水体景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