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7篇
  20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4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年平均气温、无霜期、≥10℃积温的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t-检验和IDW插值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分别以0.4℃·10a-1、3.2 d·10a-1及87.2℃·d·10a-1的倾向率上升,并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突变,突变年后比突变年前年平均气温增加了1.1℃,无霜期增加了8 d,≥10℃积温增加了239.4℃·d-1,而且随着年代的增加,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空间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均呈现西北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的高值区已由原来的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向西扩展到精河以西广大地区,低值区范围缩小至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周围一带。中东部地区的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等县市的热量资源的增加速率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昌吉地区热量资源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2.
近51 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伊犁河谷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无霜冻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WTBX]t-检验、[WTBZ]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伊犁河谷近51 a的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地区多山区少的特点;② 近51 a伊犁河谷的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持续日数、无霜冻期分别以0.43 ℃·(10a)-1、89.9 ℃·d·(10a)-1、88.0 ℃·d·(10a)-1、4.0 d·(10a)-1、3.2 d·(10a)-1和5.4 d·(10a)-1的倾向率上升,51 a来分别增加了2.2 ℃、458.5 ℃·d、448.8 ℃·d、20.4 d、16.3 d和27.5 d。并且各热量资源要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气温、≥0 ℃持续日数和无霜冻期在平原地区增幅最大,在山间盆地增幅较小。≥0 ℃与≥10 ℃积温在丘陵地区增加最明显,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少。而≥10 ℃持续日数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多,在平原地区增加最少。  相似文献   
73.
利用1961—2012年北疆4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IDW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疆以及各地州近52年≥10℃初日的变化及其对春玉米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2年北疆平均≥10℃初日整体以-0.9 d·10a-1的倾向率呈提前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平均4.8 d·10a-1的倾向率呈推迟趋势,之后至今呈持续提前趋势,20世纪90年代提前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达-13.5 d·10a-1。(2)北疆春玉米平均播期的提前受气候变暖显著影响,21世纪初北疆春玉米平均播期在3月26日—5月5日,且较20世纪60年代,平均播期最多提前达10~21 d,大部分县市提前1~9 d。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北疆地区春玉米平均播期将进一步提前。  相似文献   
74.
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夏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夏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当地夏大豆种植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于伊宁县进行翻耕(T)、翻耕覆膜(TP)、免耕(NT)三种不同耕作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与翻耕和免耕相比,翻耕覆膜能有效促进夏大豆的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农艺性状和群体结构,产量分别比翻耕和免耕提高7.43;和16.05;;同时翻耕覆膜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苗期和成熟期0 ~60 cm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比翻耕提高了25;、16;,比免耕提高38;、16;;其水分利用效率也分别比翻耕和免耕提高16.03;和7.84;.[结论]在伊犁河谷夏大豆种植中,翻耕覆膜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保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夏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75.
新疆麦后复播大豆适宜滴灌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北疆地区麦-豆两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后复播大豆加剧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因此,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滴灌量,从中筛选出适宜复播大豆种植的灌水量,为复播大豆节水、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设置3000、 3600、 4200、 4800 m3/hm2四个灌溉量处理,研究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 分配及植株中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复播大豆干物质、 植株中N、 P2O5及K2O的积累均符合Logictic生长函数模型。复播大豆单株干物质重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灌水量4200 m3/hm2处理最高; 各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均在出苗后49.5~53.0 d,快速积累期为30.3~31.9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为0.48 g/(plant·d)。不同滴灌量处理大豆植株中N、 P2O5和K2O含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出现在苗后47.1~49.9 d、 44.8~45.1 d和44.6~46.1 d,快速积累期分别为31.7~36.4 d、 22.2~22.4 d和28.7~31.46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6.35、 8.15和9.30 mg/(plant·d)。滴灌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4200 m3/hm2(W3处理)最高,为3741.23 kg/hm2,分别较3000、 3600和4800 m3/hm2三个处理增产30.42%、 13.98%和8.44%。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以4200 m3/hm2处理最高,为53.03%。【结论】适当增加灌水量,不仅能够促进复播大豆植株养分的吸收、 积累,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同时还提高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总含量。但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推荐灌水量为4200 m3/hm2作为北疆复播大豆高产、 节水的合理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夏大豆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和免耕(NT)_4种不同耕作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测定期间的植株性状、单株绿叶面积、净光合势(LAD)、光合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显著影响,且两年各处理的各项指标基本表现为TPTRTNT。其中,TP处理的株高、茎粗、最大单株绿叶面积两年平均值均显著高于NT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出19.87%、36.36%和34.83%;开花期-鼓粒期的光合特性表现为:TP使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而胞间CO_2浓度降低;各处理两年的LAD均表现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结荚期-鼓粒期内达到最大值。产量也以TP处理的最高,两年平均达到2082.69 kg hm~(-2),分别比T、RT、NT处理高出11.32%、24.84%、23.99%,并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两年平均经济效益以TP处理的纯收益最高,达1448.74元hm~(-2),较最低的免耕处理高出164.10%。  相似文献   
77.
为探寻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m_1、m_2、m_3 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分别距离红枣1.5、1.0、0.5 m种植棉花,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m_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有较强的优势,在日变化中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在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光合特征具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头年嫁接灰枣与高密度棉花种植方式能有效改善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8.
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主栽陆地棉品种(系)棉铃发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主栽陆地棉品种(系)棉铃发育的特性。【方法】以新陆中82号、新陆中70号以及品系15-1242为材料,分别于2018年7月7日、7月14日和7月21日挂花,每隔7 d取一次。【结果】棉铃干重表现为15-1242>新陆中70号>新陆中82号,7月7日>7月14日>7月21日。3个铃型指标快速增长停止时间都与单铃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铃长度对单铃干物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棉铃体积和直径;棉铃长度对体积的增大起直接的作用,而直径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积的增大。三个材料棉铃各组分干物质积累分配表现为,铃壳率降低最快的是中新陆中70号,从65%至20%;纤维率和种子率上升最快的是新陆中70号,分别在17%~37%和16%~41%以上。棉铃各组分干物质积累特征曲线特性表现为,铃壳所需的时间最短、种子居中、纤维最长。【结论】在棉铃干物质积累旺盛期,种子和纤维的正常发育对棉花单铃重的形成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棉花的最终产量。新陆中70号的单铃重、体积和干物质积累分配在三个材料中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栽培适宜的施磷量,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P0)、60(P1)、120(P2)、180(P3)和240 kg·hm-2(P4)5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复播大豆LAI在生长前期效果不明显,但苗后30 d 依次表现为P3>P2>P1>P4>P0;在大豆各生育时期,中等施磷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均优于其他处理,总体依次表现为P3>P2>P4>P1>P0;实际产量以P3处理最高,且各处理的平均产量为2 526.34 kg·hm-2,较P0处理显著增产22.70%;P3处理的纯收益最高,为4 637.9 元·hm-2,较P0、P1、P2和P4处理分别提高86.19%、28.59%、4.17%和57.52%。综合考虑复播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得出适宜的施磷量应控制在120~180 kg·hm-2之间。本研究结果为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合理施磷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