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黑盲蝽在棉花各生育期对叶、蕾、铃各器官的为害量或为害程度和田间盲蝽群体的密度呈正相关,而个体平均为害量则和群体密度呈负相关。若虫自然群体平均每头破叶4.71片,或可为害2.6—3.7个蕾,或1.93个铃,按成活个体计算则为害量可增加3—5倍。为害损失一般成虫期大于若虫期,蕾铃期大于真叶期。损失因素不在于叶片受害后形成的“破叶”,而是受害幼蕾幼铃超过正常的脱落所引起的减产和晚收。田间百株百头盲蝽群体,其为害损失,真叶期可达2.5—7.7%,蕾期6.2—18.8%;铃期9.1—15.1%以上;各生育期连续为害,产量损失为16.9%。  相似文献   
132.
133.
中黑盲蝽对花铃期棉花危害的损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棉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损失情况(张永孝等1986,张英健等1987)已有报导,而对于致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则尚未有过详细研究。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中黑盲蝽为害花铃期棉花的各危害因子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拟明确其主、次要致害因子,为中黑盲蝽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分析1994-2000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与渭北旱原农户信息监测资料,研究了两个苹果主产区的施肥状况,根据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苹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为:(1)农户间化肥投入不平衡现象严重,生产中需增加钾肥比例;(2)有机肥施用量下降;(3)施肥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5.
棉叶螨在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Bt棉处理棉叶螨的有螨株、红叶株、红叶数、有螨叶和成若螨数量始终高于常规棉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棉叶螨在在棉花全生育期的发生为害主要有2个时段,1个是在6月上中旬前茬夏熟作物成熟离田期,另1个是在7月底8月初秋熟玉米成熟离田期,两类棉田处理所表现的消长动态也基本相似.另外,棉花前茬茬口不同,...  相似文献   
136.
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羔羊断奶方法繁多,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将本地应用较多的母羊带羔断奶法与主流的按时间和体重断奶进行设计对比试验。试验表明,传统的羔羊带羔法的羔羊增重最差,而按体重断奶的山羊的增重水平处于最高,且母羊快速进入下一生产环节,缩短了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索青藏高原东北部退化草地的科学恢复途径,以刚察县中度退化的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末期开展“3414”肥料效应实验,研究了不同配比氮、磷、钾施肥方案对退化高寒草原中各功能群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影响,建立肥料效应模型,力求寻找使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施肥比。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禾草类、杂草类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禾草类和杂草类生物量随氮肥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磷肥和钾肥并无此规律性的变化。另外,禾草和杂草作为该退化草地的主要功能群,对草地总生物量的贡献率很大。  相似文献   
138.
徐文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181-183,186
大力推进送科技下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发挥作用和科技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盐城市农科院实施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过程,总结了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些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9.
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通过实施种子种苗行动、着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实施技术攻关行动、着力破解技术难题,实施技术推广行动、着力提高科技到位率,实施科技服务行动、着力为农民办实事,实施科技产业化行动、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五大科技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该所强农富民工程的实施;并且积极搭建调整学科研究方向、不断完善创新和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努力改善发展条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等五大平台,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和科技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0.
江苏沿海棉区蜘蛛优势种在转Bt基因棉的棉田动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常规棉苏棉9号为对照,调查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中棉所29田内捕食性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和三突花蛛为两种棉田蜘蛛的4个优势种群,其中八斑球腹蛛占蜘蛛种群的比例为59.00%~63.00%;两种棉田内常见的捕食性蜘蛛有6种,依数量大小排序为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三突花蛛、斑管巢蛛、爪哇肖蛛,两种棉田各种蜘蛛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数量方面,转Bt基因棉棉田与常规棉棉田相比,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爪哇肖蛛和蜘蛛总量分别增加46.90%、94.09%、100.00%和55.38%,斑管巢蛛减少85.7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T纹豹蛛增加10.59%、三突花蛛减少9.52%,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