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3篇
林业   29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绿地建设,如何围绕学习活动的中心功能,并结合教学、科研、生态、休憩等不同需求,营造舒适、实用、生态、优美的绿化环境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绿化建设立足学科特色,通过"两园合一",生态建园的建设理念,营造雅致天然的大学校园绿化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43.
文章通过对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进行SWOT分析、诊断,构建SWOT战略矩阵,并提出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五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4.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开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5.
文章在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以浙江金华黄大仙景区详细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勘察地理形势"与景区原有的风水格局、"天人合一"与景区养生园布局、"风水林"营造与宗教文化区整治、"阴阳平衡"与风水小品、"形藏于势"与景区建筑、"观水法"与水系规划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在尊重景区原有风水格局的基础上,如何运用传统风水理论进行现代景区规划设计,使之更好的"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6.
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浙江省农村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游憩休闲绿地、乡土景观等现状,明确了创建农村小城镇的绿化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遗产文化保护、乡土景观体现、群众游憩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农村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地域特色、防污抗灾等建设现状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农村小城镇绿化的"地域+功能"创建模式,形成了平原生态型、山区游憩型、滨海防护型、丘陵景观型等4种园林绿化发展模式,从生活、生态、生产等方面分析了4种模式的不同侧重,得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乡村旅游发展、防护绿地系统建设、休闲度假等不同模式建设的内涵、特色,总结了不同绿化模式建设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7.
文章分析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总结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强调村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出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从概念分析入手,通过对乡村绿道主题性景观规划意义的初步探索,提出乡村绿道主题性景观的规划方法和内容;同时以佛堂镇吴溪绿道为例,结合佛堂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探讨佛堂镇吴溪绿道主题性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9.
随着现代人对于养生越来越关注,对养生环境和农业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大,推动了养生型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将养生理念融入到农业观光园中,使人们不但能享受到田园景观,更能在游憩中进行康体保健。文中通过对养生型农业观光园内涵、特征等内容的阐述,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把养生理念融合到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中,对于丰富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林立  徐文辉 《现代园艺》2022,(3):160-161,164
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发展差距较大等难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都需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滨河绿道作为绿道理论的分支,是人类活动空间与自然河流之间的过渡带,其特有的资源集聚性能有效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稳步向前.本研究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义乌吴溪绿道为例,探讨滨河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