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实用性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吸水模型,研究了在作物生长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以揭示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吸水规律。调查了不同生育期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的分布,在棉花宽行及窄行采用根钻取样,将土样冲洗后,测定棉花根长参数,进而建立了棉花根长密度分布函数。根据理论分析和计算,考虑根长密度、土壤含水率及植株蒸腾量,建立了棉花根系一维吸水模型,其形式简单,涉及的参数较少。建立的棉花根系一维吸水模型能够反映棉花根系吸水的实际情况,应用方便,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反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植物园生长良好的25种人工植被及其生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综合研究植物叶片及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5种人工植被叶片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6.7±46.6)、(24.7±8.1)和(1.8±0.78) mg/g;叶片C:N、C:P及 N:P分别为(17.5±6.7)、(249.2±102.8)、(15.0±5.6)。其中豆科植物N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豆科植物(P<0.001)。不同生活型植物的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N、P含量在3种生活型的大小顺序为草本>灌木>乔木。C:N和N:P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乔木和灌木的C:P显著高于草本植物(P< 0.05)。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的叶片C:N、C:P都与相应的N、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01),而叶片N含量与P含量的变化并不相关(P> 0.05)。土壤C、N、P养分元素含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N含量(<0.2 mg/g);土壤C与N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C与P、N与P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极端环境的限制,塔克拉玛干沙漠人工植被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全国陆地植物的平均水平,不同科和不同生活型功能群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养分适应策略差异性。  相似文献   
93.
利用2005-2010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象资料计算了极端干旱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与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Ep)进行了对比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区ET0最大值出现于7月,最小值则出现在1月;Ep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年时间尺度上与ET0关系最为紧密的气象因子是Umean,其次是Tmax,而影响Ep气象因子最为紧密的气象因子是Tmax,其次是Umean;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尺度上夏季对影响ET0和Ep的气象因子差异最大。ET0与Ep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都成极显著关系,而在夏季呈显著线性关系,因此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二者可以进行互相替换。  相似文献   
94.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的防护效益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长522km,其中有四百余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穿行,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了研究适合塔里木沙漠公路的防沙体系和防沙措施,从1991年起在塔里木水公路两公里试验路段开展了公路防沙试验研究,1994年我们对两公里试验路段防沙体系中的各种防沙措施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可知:a.塔里木沙漠公路尽管风沙害严重,如何采用的防护措施得当,建立起外围阻沙,固沙和边坡防护相结合的防沙体系  相似文献   
95.
96.
新疆两大沙漠线形工程区生物防护体系建设的环境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对比新疆两大沙漠及线形工程区自然环境条件 ,指出沙漠中线形工程的特点是横向影响范围有限 ,涉及的生态环境类型较单一 ,而在走向上跨度却很大 ,可穿越不同的地理地貌单元和多种生态环境区 ,以致增加了工程区生物防护体系建设的复杂性 ;对比还表明 ,两大沙漠线形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变异程度存在着差异 ,由此决定了二者采用生物防沙体系建设技术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7.
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的平茬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极端生境胁迫下,乔木状沙拐枣种植7-8年后即出现长势减弱,自然枯死等现象,本文对7a生乔木状沙拐枣植株进行了人工平茬试验,并对其平茬效益做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乔木状沙拐枣的再生能力较强,第一次平茬后新生枝株高,冠幅,地径等迅速增长,且经过第二次平茬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生物效益显著。(2)平茬后乔木状沙拐枣生长旺盛,特别是同化枝表面积增长最快,第一次平茬植株生长2年后其同化枝面积大小已接近未平茬植株。(3)在沙漠公路防护林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灌溉制度下,对老化衰退的乔木状沙拐枣植株进行平茬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茬促进了乔木状沙拐枣的生长发育,从复壮更新的角度来看,有利于乔木状沙拐枣的再生和防护林生态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利用Model1000植物水分压力室,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引种的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当年定植幼苗小枝的水势日变化特征,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这4种植物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中,4种植物最低水势为梭梭<西伯利亚白刺<多枝柽柳<花棒,说明梭梭抗旱性最强,西伯利亚白刺次之,而多枝柽柳和花棒抗旱性较差。多元回归表明:水势相对较高的花棒和多枝柽柳与平均总辐射的相关性最强(p<0.01),而水势较低的西伯利亚白刺和梭梭则与冠层温度的相关性最强(p<0.01)。西伯利亚白刺较适合作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更新树种,促进沙漠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
塔克拉玛干沙漠4种结构尼龙阻沙网的防风阻沙效益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用尼龙阻沙网的孔隙度为均匀分布,而风沙流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是非均匀分布的。通过设计4种孔隙度非均匀分布的尼龙阻沙网:大条带上疏下密式(A)、大条带上密下疏式(B)、小条带疏密相间式(C),将其布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垄间平地,以均匀结构阻沙网为对照(CK)。对4种阻沙网前后的风速变化、防风效能、积沙形态、积沙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 B阻沙网有效防护距离最短,仅为6H(H为阻沙网的高度),其余3种结构有效防护距离差别不大,均为15H;在网后10H处0.15 m、0.3 m和0.5 m 3个观测高度,风速削弱程度的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呈C>A>B>CK。② 在风季后期,4种结构阻沙网前后积沙量B最小,其余3种类型差别不大。③ 综合考虑防风和阻沙效益,C阻沙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结构模式,防护效益最好,B阻沙网最差,A和CK阻沙网效益相差不大。研究结果为高立式沙障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白榆(Ulmus pumila L.)光驯化后的快速光曲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饱和脉冲调幅式叶绿素荧光测定仪PAM-2100,分别测定了驯化于强光和弱光下的白榆(Ulmus pumila L.)叶片的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榆叶片样品,其光合特征值发生明显改变。①强光驯化使得瞬时荧光Ft值升高,弱光驯化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强光驯化值;②弱光驯化后,吸收能量的比例参数Y(Ⅱ)大大减小,主动散失能量的能力参数Y(NPQ)增加,但是对于结构性保护能力参数Y(NO)影响不大;③强光驯化后的白榆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远大于弱光驯化后的相应值,相应的初始斜率α和半饱和光强Ik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市内环境的光合有效辐射不会对白榆造成光合机构的损伤,强光驯化更有利于白榆的光合作用;在干旱区植物中,白榆具有较强抗性和竞争力;市内绿化规划时,建议将白榆种植在阳光直射处,既可以充分发挥白榆的强光抗性,又可以为一些阴生绿化植物减少阳光直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