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谷物质量安全隐患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物是我国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粮食战略储备和工业原料,其安全问题已经从过去的"数量"转变为现在的"质量",随着谷物加工及储存过程的不断延长,各种质量安全隐患仍不可小视。分析了我国谷物安全隐患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一是真菌污染率高,污染情况复杂、气候异常区域、主要作物和高污染率毒素仍是重点;二是在某些矿区和污灌区,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水稻、小麦外的其他谷物需加强监控;三是种植和贮存中过量、不合法使用农药,农药残留集中的谷物副产品作为食品原料使用都值得密切关注;四是非法转基因谷物等危害的不确定性也不可小视。准确及时地掌控谷物质量安全潜在隐患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人们生活健康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2.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稳定面积难度大、产需对接难度大、突破性品种少、种粮效益偏低和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水稻产业发展呈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智能化、消费个性化和经营兼业化趋势,据此本文提出稳面提质保供、优化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市场调控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3.
2021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11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走势偏弱,优质优价更加明显;大米进口量再创新高,出口量略有增长;品种审定数量继续大幅增加,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规模稳步扩大,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预计2022年水稻面积小幅增加,单产保持稳定,大米市场平稳运行,优质稻和...  相似文献   
24.
水稻是浙江省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主要作物,对于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但近年来,种稻收益持续下降,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稻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对促进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全方面调研与典型调研,分层次梳理了当前浙江省水稻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现状、存在...  相似文献   
25.
西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为促进西南地区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其水稻产业现状,从基础生产条件较差、气象灾害频发重发、稳定面积难度较大和科技创新瓶颈较多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深入挖掘西南地区水稻的独特文化、稳步推进西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加大水稻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以及加快西南特色大米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碳足迹及氮足迹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麦轮作区,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排放源,定量评估稻麦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对实现该地区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农户调查问卷,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构成及大小,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单位面积碳足迹和氮足迹分别为CO2-eq 7728.8 kg/hm^2和N-eq 190.6 kg/hm^2。CH4排放和NH3排放分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氮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和氮足迹的39.0%和91.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稻麦生产碳足迹和氮足迹主要受柴油和肥料的影响。在调研的稻麦生产农户中发现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和氮足迹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和氮足迹分别降低了22.6%和43.9%。稻麦生产系统单位产量碳足迹、氮足迹随着产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大力发展节肥节水技术,同时构建机械化、规模化农作种植模式是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农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绿色超级稻被认为是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全球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目前关于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围绕“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理念,从技术性、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 4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水稻及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入一种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数主成分分析,利用大田试验数据及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对数主成分分析法符合绿色超级稻的育种理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稻品种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8.
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水稻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我国水稻传统育种技术创新力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完善,但新兴育种技术仍存在发展空间。因此,未来我国仍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种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不断提高水稻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9.
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发展变化历程和特点,认为南方水稻存在生产地位下降、“双改单”难以有效逆转、“粳稻化”趋势显现、长江中游成为新的增长级等特点;指出南方水稻存在资源约束困境难以摆脱、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小规模生产格局难以改变、普惠制补贴政策效应难以持续等问题。提出稳定南方水稻生产,要继续稳定种植面积、强化科技能力、培育新型主体、调整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0.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水稻生育过程中影响氮肥损失及氮肥利用率的各种因素,不同水稻品种、施氮量、种植方式、化肥种类以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提高我国氮肥利用率的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