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6篇
  9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1.
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动物源性食品供给量逐年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激素、抗生素、兽药、添加剂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做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极为重要。主要探究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并以贵州地区兽药检测实践为例,总结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措施,旨在为各界提供更加方便、高效且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12.
以人工林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通过控制不同热压温度(160、180、200℃)、热压时间(20、30、40 min)、压缩率(30%、40%、50%)3个工艺参数,对杉木进行压缩密实化改性,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木材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细胞壁力学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进而筛选出优选工艺。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为180℃、压缩率为50%、热压时间为40 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密实化木材性能较优,其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30.4 MPa、12338 MPa、113.1 MPa和1631 N,相对于未处理材分别提高112%、113%、44%和5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早材细胞几乎均被压溃,并沿着木射线方向出现一定规律的褶皱,而晚材细胞部分出现压溃,较大部分则保持原有的腔体结构。密实化木材细胞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比未处理材分别增加了16.7%和45.7%。压缩处理后,木材的结晶度有所增大,未处理材和压缩材的结晶度分别为46%和53%。  相似文献   
413.
以压缩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处理和蒸汽处理两种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60、180℃和200℃)对其进行压缩变形固定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工艺条件对压缩杉木回复率、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压缩杉木变形固定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和蒸汽处理都可以降低压缩杉木的回复率和残余应力。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压缩杉木的水煮回复率和吸湿回复率均减小。与热处理相比,各温度条件下蒸汽处理的压缩杉木水煮回复率和吸湿回复率均较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处理和蒸汽处理均可减少残余应力。在相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蒸汽处理对压缩杉木的残余应力有更好的消除效果。热处理和蒸汽处理对压缩杉木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特别当处理温度达到200℃时,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热处理和蒸汽处理改变了压缩杉木中C元素和O元素含量,O/C值分别降低了5.88%和7.84%;不改变压缩杉木纤维素结晶区的晶胞构造,但相对结晶度分别减小了5%和3%。综合考量,对压缩杉木采用蒸汽处理(180℃)进行变形固定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14.
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森林病虫害研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功能,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1年836篇主题核心文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机构以原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为中心,向农林类高校和科研院所辐射,机构间合作存在地域和学科局限性,但团队合作较为稳定。30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研究特征体现在:目标转向生态控制、视角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主题聚焦变化下的森林健康、内容趋向多层次发展、空间尺度分散至区域化、科研方式强调动态分析。未来国内森林病虫害研究仍需进一步强化多重驱动力影响下精准防治策略、深层次生态机理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多维度借鉴下的制度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