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趋势,对该烟区 170 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与5年前相比较,攀枝花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降幅达13.5%,其中米易县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37.4%,盐边县与仁和区土壤有效锌分别降低15.6%和38.2%。全市土壤有效硼提高30%,按土壤有效硼分级,全市72.29%土壤有效硼缺乏,仁和、米易、盐边烟区分别有70.58%、61.23%和63.75%的土壤有效硼缺乏。市土壤水溶性氯含量降低29.02%,其中米易土壤水溶性氯提高27.04%,盐边和仁和则分别降低38.2%和33.8%。  相似文献   
32.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磷、钾含量以及比对其变化趋势,对该烟区170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烟区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3.8±28.7 mg/kg,变异系数为65.5%。与5年前相比,提高幅度达到94.2%,年均提高18.8%。其中米易、盐边、仁和烟区分别提高204.9%、98.5%和110.5%。变异系数与5年前相比降低,可能原因是近年来注重磷肥施用,提高了土壤磷累积,使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小。攀枝花烟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02.6±137.4mg/kg,与5年前相比提高15.6%,年均提高3.1%。其中米易烟区提高67.8%,仁和烟区提高33.5%,而盐边烟区则降低3.7%。  相似文献   
33.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鲜食玉米营养特性和新型肥料的供肥特性,设计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360 kg/hm2为适宜用量的中心项,并采用不同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和生物有机专用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与常规化肥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鲜食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会显著地影响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提高其指标含量;使用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增产幅度最高,较对照增产36.12%,纯增收增加6 606.0元/hm2;玉米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差异,施用有机无机专用肥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常规化肥的处理;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施用有机无机专用肥。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在0-25cm土层中,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在25-50cm土层中,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cm土层中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在0-25cm土层中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35.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以涝渍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稻草还田养虾为特点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通过10年(2005—2015年)定位试验,以中稻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投入产出法,评估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显著降低了15~3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其在15 cm、20 cm、25 cm和3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降低了20.9%、29.9%、24.8%和14.7%。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0~4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但降低了0~20 cm土层的团聚体分形维数。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机碳、全钾和碱解氮含量,0~30 cm土层全氮含量,0~10 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稻虾共作模式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还原性物质总量,但提高了20~30 cm土层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增幅为9.5%,其总产值、利润和产投比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增加了46 818.0元?hm-2、40 188.0元?hm-2和100.0%。可见稻虾共作模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养分,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但增加了10 cm以下土层潜育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稻草还田和非稻季持续淹水是我国最重要的稻田管理方式之一,此种管理方式下稻田碳排放并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中稻-冬闲制度为对象,探讨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持续淹水对稻季碳排放的影响,为准确评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在稻草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下,非稻季自然排水比持续淹水显著降低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稻季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前CH_4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非稻季持续淹水使稻季CO_2累积排放量比自然排水稍有降低,CO_2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后,占总排放量的60%左右。非稻季淹水降低稻季土壤NO_3~--N、NH_4~+-N和DOC浓度以及10 cm土层土壤Eh值,但使乙酸浓度升高,这可能是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淹水导致CH_4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索施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氮对雪茄烟叶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式,以雪茄烟叶品种CX80为材料、菜子饼肥为有机肥氮源,按有机肥氮、化肥氮不同配施比例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0∶100%)、T1(10%∶90%)、T2(20%∶80%)、T3(30%∶70%),研究各处理对植烟土壤pH和养分含量、雪茄烟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硼含量逐步下降,有效钼持续增加,pH、有机质含量、交换性钙含量、交换性镁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先上升后下降;与CK相比,T2株高、叶数分别增加12.02%和3.09%,T3中部最大叶面积增加7.69%,T2、T3烟叶产量显著增加(P<0.05),烟叶均价分别提高7.64%、7.57%;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晾制后烟叶烟碱、总糖、总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糖碱比和钾氯比上升;感官评吸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T3最高,其次是T1、T2。  相似文献   
38.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采用氮高效品种挖掘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潜力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就小麦对氮素高效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有关小麦在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在不同生育期干物质与氮素变化状况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恩施市玉米产区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肥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恩施市玉米产区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其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市玉米氮肥施用量差异较大,平均值为每公顷298.5 kg,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玉米氯(N)、磷(P2O5)、钾(K2O)施用量之比平均为1.00:0.20:0.13.远远低于正常水平1.00:0.40~0.50:0.40~0.50,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明显偏低,可能是高施氮肥群体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该区域土壤有酸化的趋势,表现为弱酸性土壤的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明显增加:土壤的供氮能力较强,供磷能力较低,土壤供钾能力呈现区域间的不平衡,土壤水溶性硼和交换性锌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40.
绿肥翻压和减氮对烤烟养分累积、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绿肥翻压及减施氮量对当地气候条件下烟株养分累积、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花苕子可以明显促进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从而增加烟株的生物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翻压小麦且每公顷减氮45.0 kg使产量和产值均明显降低.翻压绿肥可以使烟叶的钾含量上部平均增加0.20个百分点、下部平均增加0.16个百分点、中部平均降低0.15个百分点,翻压紫花苕子烟叶的含钾量较翻压小麦高.翻压小麦处理使中、上部烟叶还原糖有降低的趋势,而下部烟叶有增加的趋势.总体上翻压绿肥有改善烟叶质量的作用,特别是对降低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降低氯含量、提高钾含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