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猪粪堆肥为原料,建立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与猪粪堆肥提取液的配伍技术工艺,并研究其对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技术工艺是多粘类芽孢杆菌添加到猪粪堆肥中发酵72 h,再按照水∶堆肥8∶1(质量比)浸提48 h。不同工艺提取的猪粪堆肥提取液均能有效抑制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施用辅以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堆肥提取液处理土壤疫霉ITS基因拷贝数减少了18.15%~53.33%,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增加了45.63%~255.00%,同时增加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但是减少了真菌数量。辅以多粘类芽孢杆菌的猪粪堆肥提取液处理增加了Bacillus niabensis和B.aryabhttai的丰富度和细菌遗传多样性,但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2.
稻草还田和非稻季持续淹水是我国最重要的稻田管理方式之一,此种管理方式下稻田碳排放并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中稻-冬闲制度为对象,探讨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持续淹水对稻季碳排放的影响,为准确评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在稻草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下,非稻季自然排水比持续淹水显著降低稻季CH4累积排放量,稻季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前CH4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非稻季持续淹水使稻季CO2累积排放量比自然排水稍有降低,CO2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一次排水晒田之后,占总排放量的60%左右。非稻季淹水降低稻季土壤NO3--N、NH4+-N和DOC浓度以及10 cm土层土壤Eh值,但使乙酸浓度升高,这可能是稻草还田耦合非稻季淹水导致CH4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黔北烤烟双行凹垄全生育期地膜覆盖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在双行凹垄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条件下,肥料N、P2O5、K2O保持1.00∶1.22∶2.73不变时,黔北中等肥力旱地土壤栽培烤烟适宜的施氮量。结果表明,在82.5~105.0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增加施氮量能促进烤烟早发,随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处理烤烟农艺性状的差异有所缩小。随施氮量的增加,烤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上等烟率上升,烟叶的单位面积产值和均价均与施氮量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综合而言,黔北中等肥力旱地土壤采用双行凹垄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烤烟最适宜的施氮量为90kg/hm2。  相似文献   
54.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SD16)、陕单9号(SD9)、户单4号(HD4)、陕资1号(SZ1)、掖单19号(YD19)、中单2号(ZD2)、豫玉22号(YY22)、陕单902号(SD902)、农大108号(ND108)和户单2000(HD2000)等10个当地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夏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灌浆期施氮处理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63倍、27.7%和25%;且不同基因型生理特性对氮肥反应不一致,叶绿素含量变异系数为21%,ZD2施肥后光合速率稍有降低,而ND108则提高56%,SD16则提高46%;不论氮肥水平如何,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三者之间两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5.
黔北旱地烤烟适宜起垄高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黔北烟区缓坡旱地土壤,与培土措施配套,15~25cm的起垄高度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和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改善烟叶经济性状和品质、促进土壤保水.相对于35cm起垄高度,15cm起垄高度处理的产量、产值分别增加13.90%、17.67%,25cm起垄高度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6.53%和23.16%.试验以15cm和25cm垄高处理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舍量及其协调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6.
在季节性干旱十分严重的鄂西南烟区,通过采取不同起垄和覆盖措施对保水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行垄栽培烟叶旺长期和成熟期的集水和保水均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对土壤的通气和蒸发影响较大,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墒情偏大;单垄全生育期覆膜栽培集水和保水能力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揭膜培土并进行秸秆覆盖可以增加垄体的持水容量和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57.
ASI法与常规法测定湖北旱地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ASI法与我国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湖北省3大类旱地土壤共153个样品的有效P、K、Fe、Mn、Cu、Zn、Ca和Mg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提取剂本身的特性、浸提浓度、水土比和作用时间等测定条件不同,由两种方法得到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数值也各不相同,但是ASI法对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值与我国常规分析方法的测定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连续两年(2014—2015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3个耕作深度和4个施肥水平对稻田土壤紧实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栽插前深耕(30 cm)相对于浅耕(10 cm)和中耕(20 cm)对土壤的扰动较大,但经过整个水稻大田期沉降之后,对表层土壤的紧实度影响很小,能明显降低中层土壤的紧实度,能明显增加下层土壤的紧实度,形成"上松下紧"的结构,但耕作深度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氮(N)、磷(P2O5)、钾(K2O)按1∶0.5∶0.8配比的条件下,用线性+平台模型确定的中稻氮肥最合理用量为156.5 kg/hm2。  相似文献   
59.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氮(N0)、普通尿素分次施用(CUS)、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CUB)和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CRUB)4个处理。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可以增加鲜食甜玉米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粒数,并显著提高鲜穗产量。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的鲜穗产量2年分别显著增加17.14%~22.03%和17.77%~26.39%,2年均是CRUB处理的增幅最大,CUS处理次之,CUB处理最低。CRUB与CUS处理间2年的鲜穗产量均无显著差异,2017年2个处理的鲜穗产量显著高于CUB处理,增幅分别为7.32%和6.96%。CRUB处理2年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CUB及CUS处理,并且2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均最高。鲜籽粒品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氮处理仅对鲜籽粒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对皮渣率、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CRUB处理2017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UB和CUS处理。综上,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可以减少施肥次数,保障鲜食甜玉米鲜穗产量和籽粒品质,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本研究可为湖北东部及相似生态地区的夏播鲜食甜玉米轻简化生产中氮素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选育氮高效型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近年来鄂北岗地主栽的5个冬小麦品种(鄂麦14、鄂麦18、鄂麦23、郑麦9023、洛麦1号),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及5个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显著,洛麦1号(LM1)的氮效率高于其它品种.扬花后氮效率高的小麦品种,其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水平相对较高,并且产量也相对较高,氮分配到籽粒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