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平皿抑菌圈法评价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不同浓度(400、600、800、1000倍液)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以采后发病的玉金香厚皮甜瓜的腐烂病病原菌镰刀菌(Fusariumspp.)、粉红单端孢(Cephalotheciumroseum)、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青霉(Penicillumsp.)作为供试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4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0倍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与其他3种浓度处理后的抑制效果在α=0.05水平上对镰刀菌、粉红单端孢和黑曲霉存在显著性差异。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对豆科牧草的5个属14个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苜蓿假盘菌接种,并观察苜蓿假盘菌的寄主范围,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假盘菌可以危害苜蓿属的紫花苜蓿、杂花苜蓿、镰荚苜蓿,草木樨属的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三叶草属的库拉三叶草。说明苜蓿假盘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经室内鉴定,苜蓿假盘菌可以在苜蓿属和黄花草木樨上产生成熟的子实体及子囊孢子,而在白花草木樨和库拉三叶草上不能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43.
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确定引起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从甘肃省不同苹果产区苹果病叶上分离得到的2株病原菌A1和A2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CA培养基上,A1菌落黑色,具明显的同心轮纹,第7天产孢量为3.5×105个/mL,分生孢子大小平均为38.8μm×9.6μm;A2菌落墨绿色,气生菌丝旺盛,第7天产孢量为3.0×105个/mL,分生孢子大小平均为35.2μm×9.4μm.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1和A2与Alternaria mali的同源性均达到100%,并结合形态学、致病性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1鉴定为A.mali强毒株系,即苹果斑点落叶病致病菌;菌株A2鉴定为A.mali弱毒株系,即苹果轮斑病致病菌.A1和A2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菌株A2对A1表现出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A1菌株对叶片的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44.
采用7种药剂对引起白菜型冬油菜根腐病的半裸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十三吗啉、苯醚甲环唑、恶霉灵4种药剂对半裸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EC50均较小,毒力较强,对半裸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15、15.67、22.61、67.45μg/mL,对尖孢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2.11、11.78、8.56、62.41μg/mL。采用7种药剂对冬油菜种子拌种,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十三吗啉、恶霉灵4种供试药剂对半裸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剂,平均防效达60%。  相似文献   
45.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适温20~25℃。在不同培养基里以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最佳.该菌在弱光及黑暗条件下生长较好,而较强光照不利于该菌的生长发育。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适应pH值是3.5—5.5;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和淀粉为佳,木糖最佳,氮源以谷氨酸最佳,尿素最差。在湿度试验中,相对湿度低于80%时,孢子萌发率较低;相对湿度达85%~100%时,萌发率逐渐提高。在不同营养液里,以果实汁葫发最好。该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46.
非洲菊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采集的非洲菊枯萎病病根上分离到3种镰刀菌,根据其形态、生长特性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其主要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非洲菊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发育适温为 25~30℃ ;适宜PH为 5~6,喜中性偏酸。全光照或光照交替培养下生长良好。硝态氮和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非洲菊根组织液能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湿度达95%以上时萌发较好。  相似文献   
47.
孜然芹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经过对孜然芹(Cuminum cymiumm.L.)根腐病组织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光照对该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孜然芹种子带菌率较高,是该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48.
番茄叶霉病初侵染再侵染及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证明了番茄叶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是第2年初侵染主要来源。早熟品种发病高峰出现在5~6月,病叶率高达100%。中晚熟品种高峰出现在6~7月,8月中下旬还有一小高峰,病叶率最高达68%。湿度是此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设施内昼夜平均湿度大于80%,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温度对该病源菌潜育期影响较大,潜育期最适温度20~25℃。  相似文献   
49.
复配型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代森锰锌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速克灵复配制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进行了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复配制剂的防治效果均显高于单剂;复配剂300 ̄800倍液的田间防效75%以上,300倍,500倍,800倍液之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喷药次数以3次为宜(间隔10d)。  相似文献   
50.
观赏百合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百合典型根腐病症状组织中分离到了4种镰刀菌。经过对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 solani)是引起观赏百合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3.33 % 和16.67 %;其它两种镰刀菌F3、F4没有致病性。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5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 % 抗枯宁、多菌灵与甲基托布津复配剂(1 : 1)、多菌灵与代森锰锌复配剂(1 : 3)和甲基托布津与代森锰锌复配剂(1 : 3)6种药剂对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