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为了研究氮、磷对107杨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氮、磷配比下盆栽107杨快速生长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荧光猝灭系数(qP和q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氮、磷的供给能明显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荧光猝灭系数(qP和qN).其中磷的作用和氮磷的交互作用都远远大于氮的作用.相关分析表明,Chlb含量与φPsⅡ、qP呈显著正相关,而PhiPS2、qP对Pn分别表现为显著、极显著的促进关系.由此可见,氮、磷供给是通过增加叶片Chlb含量,来影响光系统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传递效率,从而影响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2.
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建设城市森林, 改善城市环境, 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中借鉴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特点, 从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需求出发, 阐述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侧柏人工林林分结构与色彩斑块间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色彩是森林景观中最易影响感官的信息要素,也是衡量景观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林分结构是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旨在通过林分结构与色彩斑块的耦合关系,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构建林分结构因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林分结构与景观色彩斑块的耦合关联程度,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结果(1) 4个因子对林分结构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林内空间因子>植被生长因子>林木高度因子>林内竞争因子。(2)林分结构与景观色彩斑块的耦合关联度为0.6,属弱协调程度。其中,相关关系耦合度较大的指标包括:林内空间因子与色彩最大斑块比例(LPI)和斑块色彩多样性(SHDI)、植被生长因子与色彩斑块分离度(SPL)和色彩对比度(CPC)、林木高度因子与SHDI、SPL和CPC、林内竞争因子与色彩斑块亮度(CPB)。(3)植被生长仅在中低水平上对LPI有显著影响;林下相对高度仅在较高水平时对CPB和CPC有显著影响;而林内竞争程度在中低水平上对CPB和CPC有显著影响,在较高水平上对SPL有显著影响。结论侧柏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色彩斑块与林分结构属中等关联程度,林分结构因子对色彩斑块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林分结构因子所影响的色彩斑块指标、同一林分结构因子在不同水平上所影响的色彩斑块指标以及对色彩斑块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两者间存在相对复杂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4.
人工油松风景林的林木分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西山林场的人工油松风景林13个林分中554株林木为研究对象,依据能反映单木形体特征的9个测树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等林木生长指标,构建林木个体美景度与形态指标、生长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并依此进行油松人工风景林林木分级。为了使生长指标更具有通用性,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生长势。结果表明:油松单木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值间呈多种规律变化,树高年均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值间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树冠体积、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幅年均生长量、冠长率、树冠伸展度和生长势与美景度值间呈正线性降低变化趋势;死枝树冠长度占树冠总长度比例与美景度值间呈负线性增加变化趋势。因此,非线性模型能从总体上较好地反映油松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间的关系。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可表征树木冠形、干冠协调性、生长和干形4个综合因子指数,并利用这4个指数构建美景度与单木个体质量特征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依据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测的单木美景度值和林木生长势,利用聚类和Topsis方法,将人工油松风景林分为景观主体木(Ⅰ)、景观有益木(Ⅱ)、景观有害木(Ⅲ) 3个等级,并进一步划分为景观提景木(Ⅰ1)、景观核心木(Ⅰ2)、景观辅助木(Ⅱ1)、景观潜力木(Ⅱ2)、景观有害木(Ⅲ1)和景观障景木(Ⅲ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35.
紫椴幼树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于不同光照环境中紫椴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适度遮荫环境中的幼苗叶片平均光饱和光合速率和平均光饱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光环境个体,蒸腾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低于后者,受强度遮荫的幼苗各指标均处于最低水平。在生长高峰期,全光和强度遮荫环境中的个体叶片暗呼吸速率占净光合速率的80%以上,受一层网遮荫个体的暗呼吸速率只占净光合速率的38.3%。表观量子产额测定结果表明,紫椴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量相对较低,当紫椴幼苗处于强光环境中时,幼苗必须采取某种对策避免吸收过量的光能,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耗散过剩的热能。综合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认为在生长高峰期的高呼吸消耗是全光环境中紫椴幼苗枝干生长量小、生物量积累相对低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是强度庇荫环境中紫椴幼苗枝干生长量小、生物量积累相对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提高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剖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主体是人工林,树种组成以油松、侧柏等喜光树种为主,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空间结构以纯林、单层林为主,现有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权属组成中集体林比重大,立地质量、林分质量、森林功能总体不高等特点,提出建立国家生态公益林制度,把一些重要地段的生态公益林划归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直接建设、管理和保护;同时还应把维护和提高地力、调整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作为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长期策略;作为林业基础建设主体的森林培育要为林业的长期发展服务,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数量问题变成了质量问题,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提高林分的质量已成为北京市山区公益林生产的主要目标,把森林抚育作为在最终实现这些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和途径,其中大面积地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已成为提高现有森林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尽可能地利用一些过去开垦的山地现在又弃耕的荒地营造一些质量较高的小片林分.  相似文献   
37.
侧柏风景林美景度的林内色彩斑块非线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原理,以照片的色彩斑块结构为基础,开展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分析美景度等级和14个斑块指数的关系,利用简相关法筛选出对美景度影响大的SPLIT、SHDI、DIV、SIEI、ACOV和LPI 6个指数,研究表明:随着美景度等级的降低,DIV、SIEI、ACOV和LPI呈曲线变化趋势;SPLIT、SHDI呈线性增大的变化趋势。依据6个指标,利用聚类方法将侧柏人工林分为4种类型。以指数为自变量分别构建了线性和非线性美景度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拟合精度高于线性模型,所以选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从总体上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指数与美景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不同修枝强度对侧柏、油松人工林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松、侧柏不同强度的修枝试验对林内景观变化的影响,修去侧柏1/4、1/3或1/2树高以下的所有枝条,修去油松1/3、1/2或1/2树高以下的所有枝条.结果表明,随着修枝强度的加大,侧柏、油松林内景观的美景度增高.侧柏、油松修枝高度控制在1/2树高时,2树种林内美景度最高;同等修枝高度下,油松林内景观美景度要远大于侧柏林.  相似文献   
3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水曲柳根呼吸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离体根法于2007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组成树种水曲柳4个龄级林木的根系呼吸,监测了林内空气温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氮含量,初步研究了水曲柳天然林根系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龄级的根系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的不同月...  相似文献   
40.
北京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在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其景观质量也备受关注,林内景观质量受美学质量和林分结构质量共同影响。综合考虑美学质量与林分结构质量,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林内景观质量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筛选与林内美景度显著相关的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美景度模型,使用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①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灌木盖度、透视距离、郁闭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呈显著相关(P < 0.05),林下有效空间与美景度呈极显著相关(P < 0.01);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林分结构与美景度间的关系;③将山区侧柏人工林分为高质(Ⅰ级)、中等(Ⅱ级)、低质(Ⅲ级)3个等级,选择在各等级间差异显著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径高比、林下有效空间指标作为划分等级的主要参考依据。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树木粗壮且长势较好,林分密度不宜过大,枝下高较高且林下灌木较低矮,具有一定的林下空间,林内可进入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