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菌根生物技术与林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有关菌根的文献资料,对菌根的特点和类型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菌根在林业生产中引种、育苗、逆境造林及抗病性等方面的应用,体现了菌根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北京山区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土壤瘠薄,水资源严重亏缺,这已成为该地区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最为主要的限制因子。侧柏作为本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意义,所以分析研究该树种的主要林分类型林地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养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定标准地和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侧柏幼龄林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特征,以便掌握各林分类型侧柏林地的差异。并通过林学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增加土壤水资源,使林木得以充分利用,为该地区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理经营林木,提高林地生产力,扩大森林资源和恢复森林植被,充分发挥林地的水源涵养效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侧柏春季挥发物浓度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对侧柏春季释放的挥发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采集,同时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其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分析了侧柏春季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侧柏挥发物成分包括9类106种,主要挥发物成分是萜烯类化...  相似文献   
74.
苗木晚季施肥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木的晚季施肥技术是以克服晚季养分稀释为目的,待苗木顶芽形成后进行的施肥措施。研究发现,晚季施肥可以有效克服养分稀释,提高苗木硬化水平和抗寒能力,促进苗木移栽后生根、苗木生长,提高养分吸收水平和造林成活率,并使移栽苗木提前发芽。前人对于晚季施肥的研究大多以氮素为主,有关晚季施入钾素对苗木抗寒性的影响存在争议,有关晚季施入其他元素的报道相对较少。大部分晚季施肥采用少次施肥,或每次添加相等养分的施肥方式。以稳态养分承载方式进行的晚季施肥被证明可以显著促进苗木晚季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75.
IntroductionAmourIinden(THisamurensiS),animportantcom-ponentofnaturaIIymixedbroad-Ieaved--KoreanpinecommunityineasternmountainareaofNortheastregionofChina,isoneofmainspeciesusedashighqualjtyveneerandcabinetworkingtimber.ButtheamountofnaturallindenresourceswithhighquafitywassharplydecreasedwithIonghistoricaIexpIoita-tionwithoutpIantingsothatlittleIindentimberhavebeenslJppliedintimbermarket.BeIongingtoassociatingspeciesinclimaxcom-munityintheregion,thespecieshasabigfacuIty.Butthegerminat…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讨林木呼吸的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采用LI-COR-6400-06测定并研究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中天然水曲柳根系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全氮含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水曲柳不同径级根系呼吸速率在生长季节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7月最高,10月最低,呈单峰曲线,呼吸速率在1.02~9.27μmol·g-1s-1之间;水曲柳根系呼吸速率与10cm深处土壤温度季节变化一致,二者呈显著指数相关(P<0.05);根系呼吸与土壤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即当土壤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根系呼吸速率与其成正比,而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值时根系呼吸速率则与土壤湿度成反比;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N含量呈线性相关,并且随树木年龄的增加呼吸速率下降;不同径级根系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在2.21~2.71之间变化,且Q10值随根系径级增大而降低,表明细根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高于粗根。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纸浆林三倍体毛白杨树冠方向、垂直和水平层次上叶片光合特性的空间分异性,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树冠各部位叶片对光的利用效率。其结果为:光饱和点(LS,P)变化幅度597.5~1 354.5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变化幅度11.6~42.0μmol.(m2.s)-1;树冠西向叶、冠层中部与上部叶和枝条外部叶的LS,P、LC,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达到最高值;各光合参数在整个树冠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表明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因在树冠上着生位置的不同,对光的利用效率不同,有利于合理地进行树冠的冠层管理。  相似文献   
78.
土壤紧实度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1年生、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P.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袋法通过人工松土、对照和踏实3种土壤紧实度处理,对毛白杨细根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紧实度显著影响1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距树干30 cm处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变化,紧实处理下细根根长密度较对照降低50.8%,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对照降低48.9%,细根平均直径较对照增加13.5%。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细根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以对照最大,紧实和疏松处理较对照均有所降低。所以,1年生毛白杨细根对紧实胁迫的反应较2年生根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是影响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从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变化特点角度,对北京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林内景观画面的色彩斑块结构特点解析,研究了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变化对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结果林分密度对斑块分裂指数(SPI)有显著影响,SPI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灌草盖度对聚集度指数(AI)、景观形状指数(LSI)有显著影响,随灌草盖度增大两个指数均增大;树干形态对辛普森均匀度指数(SIEI)有极显著影响,对LSI有显著影响,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林分密度与灌草盖度的交互作用对LSI、SPI、SIEI有显著影响,3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LSI、SIEI有显著影响,两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灌草盖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SIEI有显著影响,SIEI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结论林分密度、灌草盖度、树干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林内景观指数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结构要素的变化引起视域内斑块数量以及形状的改变从而引起斑块指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0.
基于eCognition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及气孔面积快速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叶片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窗口,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如何快速、精确地获得气孔密度和开放程度数据仍缺乏成熟的方法与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及气孔面积的快速测算方法,为今后植物气孔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白蜡、臭椿和国槐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eCognition图像处理软件,对叶片气孔显微图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和分类识别,根据对象的光谱特征、亮度特征和几何特征构建规则并进行气孔分类和提取。结果气孔分割的最佳参数及自动提取规则组合为:尺度参数120~125、形状参数0.7、紧凑度参数0.9、亮度值160~220、红光波段>95、形状-密度指数1.5~2.2。结论该方法提取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的精度分别达到99.2%、94.5%,结果较理想,适用于植物叶片气孔信息的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