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浙江省杭白菊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白菊又称茶菊,以头状花序入药,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之功效。除入药外,还可以泡茶和制作饮料,畅销国内外。主产于浙江省桐乡、海宁、吴兴、嘉兴等地。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单季稻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三代二化螟主害代的防控效果.[方法]对4种杀虫剂防治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兼治三代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每667 m 2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6%阿维·氯苯酰SC 40 mL、5%甲氨基阿维菌素WG10 g 3种处理对单季稻四(2)代稻纵卷叶螟以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较佳,药后4 d对幼虫校正防效达80.0%,其次为6%阿维·氯苯酰SC 40 mL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WG 10 g防效分别为66.7%和64.7%,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持效性以6%阿维·氯苯酰SC较好.每667 m 2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6%阿维·氯苯酰SC 40 mL、12%甲维·氟酰胺ME 20 mL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防效均较好,药后7 d对幼虫校正防效分别为76.9%、51.1%、60.0%,药后17 d保叶效果分别达49.3%、38.9%、59.8%,对六(4)代稻纵卷叶螟持效性以12%甲维·氟酰胺ME较好;对三代二化螟主害代兼治防效均较好,株防效分别达78.9%、100%、78.9%,但以6%阿维·氯苯酰SC为最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浙西北单季稻区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和三代二化螟主害代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今年50岁的陈炳金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兜山镇,现任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年时,他最崇拜的就是科学家,他的理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他自小家境贫寒,6岁就上山砍柴割草,10岁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1980年,陈炳金退伍回到家乡,当时,改革的春风已在中国大地吹拂,但地处偏远的兜山镇农民仍过着贫穷的生活。陈炳金和乡亲们一样,希望能找到一条彻底改变贫困处境的路来。  相似文献   
34.
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油菜田水稻不同播种密度、播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播21~24穴/m2、免耕直播为最佳.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通过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21年在小麦始花期喷施1次43%戊唑醇SC 300mL/hm2、375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600mL/hm2,以43%戊唑醇375mL/hm2对赤霉病防效较好,对病穗与病指防效分别为72.4%与75.6%,而以43%戊唑醇SC 300 mL/hm2与30%肟菌·戊唑醇SC 600mL/hm2防效较低,仅54.2%、40.8%与58.2%、45.5%;于小麦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43%戊唑醇SC 300mL/hm2、 375m/hm2L,30%肟菌·戊唑醇SC 600mL/hm2,对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较好,分别为69.3%、76.1%、64.1%与73.2%、79.3%、69.2%,但以43%戊唑醇375 mL/hm2防效为最佳。2022年于小麦盛花期与盛花末期各喷施1次43%戊唑醇SC 375 mL/hm2加30%丙硫菌唑OD 450 mL/hm2,30%唑醚·戊唑醇SC 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 750 mL/hm2,对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6.3%,89.2%,77.2%与89.5%,88.4%,79.3%,但以43%戊唑醇SC 375 mL/hm2加30%丙硫菌唑OD450 mL/hm2最佳。各药剂处理对小麦植株均安全。  相似文献   
36.
文章阐述了水曲柳--落叶松复合育苗的方法及优点.  相似文献   
37.
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综合评价土壤微量元素空间数据的结构性、空间格局变异产生原因及影响因子。本论文以生态型城市桐庐县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期耕作的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高效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满足空间分析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布置采样点数目与密度,在作物收获后,选取水田区、旱地区、茶园区、果园区和桑园区等有代表性的田块采集分析土样386个。利用GS+7.0和ArcGIS 10.1进行半方差分析和Kriging插值,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比较各因子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铁、锰、铜、锌4种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在58.37%~90.22%之间,块金效应值在10.9%~12.5%之间。4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结构相似程度较小,呈斑块状特点。不同土壤类型对有效Fe和有效Zn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4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有效Fe与有机质和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Cu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Cu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Mn呈显著正相关。有效Zn与碱解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Mn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海拔等8个因子合计分别能够解释4种微量元素变异空间变异的19.1%、2.2%、12.2%和12.1%,8个因子中土地利用方式能够独立解释空间变异的3.1%~13.5%。【结论】研究区内铁、锰、铜、锌4种微量元素总体处于丰富水平,呈中等变异。不同元素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除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海拔等8个因子外还有众多其它结构性影响因子,土地利用方式有重要影响但非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8.
大马士革玫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马士革玫瑰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大马士革玫瑰无菌芽启动、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培养基以MS+6-BA1.5mg/L+IBA0.2mg/L为佳,腋芽诱导率最高,为75.0%;增殖培养基以WPM+6-BA3.0mg/L+NAA0.1mg/L为佳,增殖系数为5.1,芽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基以WPM+NAA0.1mg/L为佳,芽苗生根率最高,为96.3%,平均生根数5.5条。  相似文献   
39.
白背三七扦插繁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背三七枝条为试材,研究3种生根剂对白背三七不同成熟度插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条成熟度对扦插生根长度无影响,3种生根剂对白背三七枝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以有效成分为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且含量均为1%的生根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温度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本文分析了高温热害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并系统研究了高温热害对水稻影响的生理机制,为水稻耐热性育种提供依据,对促进水稻生产持续、稳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