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2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前期获得1株对青枯病菌有拮抗效果的贝莱斯芽胞杆菌GZYCT-4的基础上,通过细菌趋化性、生物膜形成及其粗脂肽抑菌活性等试验,分析抗、感病烟草根系提取物和烟草根系分泌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活性菌株GZYCT-4根际定殖能力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ZYCT-4对烟草K326根系提取物有明显的趋化反应;烟草K326根系提取物及乳糖可促进GZYCT-4生物膜的形成,其中,添加乳糖后GZYCT-4生物膜形成基因epsD、yqxM和kinC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4、1.28、2.06倍。此外,蔗糖及木聚糖的添加可提高GZYCT-4脂肽粗提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诱导bmyB、ituC、fenD等脂肽合成基因的表达,其中蔗糖处理的GZYCT-4中bmyB、ituC、fenD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24.83、6.67、4.76倍。综上,这一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拮抗菌株GZYCT-4在烟草植株中的定殖特征及其生防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闽北山区可饮用水源面临污染源多、面广、危害影响大的困境.本文分析影响饮用水源地保护的主要因素,提出扩大宣传深度,加大执法力度;抓好水源地水土保持,改善流域大环境;实行生态补偿;全面开展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立健全饮用水应急预案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3.
通过盆栽试验方法,在荧蒽污染的黄棕壤和潮土上种植水稻和小麦,分别设置空白(CK)、低(L)、中(M)、高(H)4个污染浓度水平,比较荧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两种不同土壤中植物体荧蒽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试验设置的荧蒽污染浓度下,荧蒽未对两种植物的生长造成抑制,相反还促进了植物某些部位的生长;水稻和小麦各部位的荧蒽含量随土壤荧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植物体内荧蒽的传导系数随土壤荧蒽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两种土壤的趋势一致。黄棕壤和潮土有机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等性质影响植物体内荧蒽的运移和富集;水稻茎叶对荧蒽的富集能力强于小麦,而小麦籽粒富集荧蒽的能力强于水稻。  相似文献   
94.
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广西岩溶地区不同发育阶段和母质类型的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马岭、锣圩、苏圩、云表)为研究对象,比较重金属赋存状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结合冗余分析(RDA)获得影响地质高背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发育阶段和母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基本性质以及重金属浓度。发育阶段较早的马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富集量更高。碳酸盐系石灰岩发育而来的马岭土壤镉(Cd)元素含量高于第四纪河流沉积物发育而来的其他土壤。(2)不同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苏圩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土样;云表、锣圩与马岭土壤利用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微生物代谢活性较高,苏圩土壤利用糖类和多聚物类碳源的微生物代谢活性较高。(3)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有机质、pH、全量砷(As)、Cd、铅(Pb)以及有效砷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对胺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的利用强度与土壤有机质、pH呈正相关,与As、有效铜、有效砷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5.
一株植物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花生的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文思  姜瑛  李引  张振  徐莉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4,46(1):119-125
从南京板桥镇自然条件下的潮土中,筛选出JX1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20 h分泌IAA达到22.55μg/ml,并兼具解磷能力。经形态观察、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enBank登录号为JX424613。设置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JX1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是初始pH 7~8,装液量为50 ml/250 ml,30℃摇床培养24 h;最佳碳、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和酵母粉。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花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JX15菌液的处理,花生植株较未接种菌液的处理其鲜重、株高、全氮、磷、钾及花生根系总长度、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均有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理化性质、合成途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登记情况、动物毒性、中毒救治、抗性监测、降解与残留等,并就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97.
不同水肥处理对苕子和后茬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子(简称苕子)生长,及其翻压后对后茬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均显著促进苕子生长。在绿肥季,不论施肥与否,灌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苕子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N、P养分累积,NP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和CKW处理(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的苕子生物量、根系活力和N、P养分累积分别比相应的未灌溉处理提高34.58%和56.10%,26.49%和37.92%,43.47%和146.89%,103.84%和113.94%。苕子翻压的养分还田量为125.32~274.49kg/hm2,约占玉米季化肥总养分的26.95%~59.03%。与冬闲处理(CF)相比,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的绿肥翻压均促进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其中以NPW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周年等养分条件下,玉米季15.56%氮或50.00%磷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可明显促进绿肥养分还田量的增加,后茬玉米产量(增幅为8.39%~31.19%)和养分累积量(增幅为7.31%~29.20%)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在适量灌溉和施肥条件下,苕子生物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后茬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肥农田应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8.
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s of ginkgo biloba,EGb)具有诸多生物活性,但是其中含有少量具有毒副作用的银杏酚酸,限制了EGb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去除EGb中银杏酚酸的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法和大孔树脂法。配位法是根据配位化学提出的新方法,即向银杏叶初提物溶液中加入不同金属盐,考查金属盐对银杏酚酸含量的影响。为研究配位法与大孔树脂法、有机溶剂法联合使用的效果,本试验连续采用有机溶剂法(正己烷溶剂洗涤)、大孔树脂法和配位法脱除银杏叶初提物中的酚酸,并以HPLC法监测试验过程中银杏酚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醋酸锰和氯化锌可以有效降低酚酸含量,其机理可能是银杏酚酸能够与金属盐形成配合物。配位法有助于大孔树脂法、有机溶剂法去除银杏叶初提物中的银杏酚酸,可以得到酚酸含量小于5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99.
根据李岚清副总理今年1月在南昌高校体制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农(教高)1996年59号文件精神,我校在上海地区对1991-1995届毕业生就业使用状况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1肯定主流,稳中有动我们先后在长征农场、五四农场、上海鱼品厂等抽样调查了16个单位和38位毕业生,并举办了一个专题座谈会。1.1毕业生工作现状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毕业生的工作现状作了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有I4人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占总数的36.8%,有19人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占总数的SO.O%,两者之和占总数的86.8%;有8人还想重新择业,占总数的…  相似文献   
100.
沈中元  徐莉 《蚕业科学》2001,27(3):197-199
从养蚕生产的蚕蛾中分离到一种小型微孢子虫 ,暂名MZ1,其形状为卵圆形 ,大小为 2 49± 0 10 μm×1 32± 0 12 μm。寄生家蚕的大多数组织器官 ,在蚕体内的生殖发育圈与N .bombycis相似。对家蚕的致病力弱 ,ID50为每条蚕 172 5 0粒孢子 ,能在蚕体内经胚种传染给下一代。MZ1具有Nosema属的分类特征 ,初步定为Nosemas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