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5篇
  48篇
综合类   21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优化陕西省西安市种植业结构,加快鲜食玉米推广应用的步伐,筛选出适宜西安地区种植的优质、适口性好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于2018-2019连续两年开展了鲜食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参试的12个鲜食玉米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考虑鲜食玉米品质、产量及抗性等因素,建议奥弗兰、米哥等2个品种可作为早熟甜品种在西安种植,合理调整播期,可实现一年两熟栽培。粤甜28、金冠218、万糯2000、农科玉968等4个品种适合夏播推广种植,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定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填补西安市鲜食玉米种植研发的空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增加新亮点。  相似文献   
72.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蔬菜的种植逐渐开始应用了新技术。西红柿广受人们喜爱,在栽培技术上也一直追求高产高质。大棚西红柿种植技术不仅突破了季节的限制,同时也提高了西红柿的质量。本文就大棚西红柿的种植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根据GenBank中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C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AF403394)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基因序列(M17874),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细胞...  相似文献   
75.
在溶氧(7.0±0.3)mg/L,水温(18±1)℃,pH 7.8±0.1条件下,采用国家标准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和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Wu et Wu)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和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4.57、2.74、8.00和54.69 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4.13、2.35、7.34和47.03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3.37、1.92、4.76和40.44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1.01、0.52、1.85和10.43 mg/L。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实验数据表明,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幼鱼微毒,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和敌百虫对其中毒。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番茄SlNAM1参与调节花青素累积的分子机理,深入理解植物花青素积累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检测番茄SlNAM1和SlMYB75、拟南芥NAC32与MYB75/PAP1蛋白相互作用;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SlNAM1序列分析;通过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分析,初步探明SlNAM1在调节植物花青素积累中的作用;在拟南芥pap1-D突变体中过表达SlNAM1,研究SlNAM1在调节植物花青素积累中的作用;通过对拟南芥pap1-D NAC32OX(OX32)双突变体表型分析,进一步证明SlNAM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NAC32参与调控花青素积累。[结果]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SlNAM1与SlMYB75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其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NAC32与MYB75/PAP1也存在相互作用;瞬时表达分析表明,SlNAM1通过与SlMYB75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花青素积累;在拟南芥pap1-D突变体中过表达SlNAM1可抑制花青素累积;拟南芥pap1-D OX32双突变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NAC32过表达抑制了花青素积累。[结论]综上所述,SlNAM1是花青素合成的负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7.
[目的]微生物VOCs可作为信号分子,在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耐逆性。本文旨在初步探明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生长影响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理学与转录组学方法,研究了黄绿卷毛菇VOCs对白菜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测量了黄绿卷毛菇VOCs处理12 d后白菜型油菜的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光合指标,提取了黄绿卷毛菇VOCs处理了2 d后油菜叶片的总RNA进行了转录组测序、RT-qPCR验证,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了GSEA、GO及KEGG分析。[结果]黄绿卷毛菇VOCs处理增加了油菜幼苗生物量,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VOCs处理后,叶片中有33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220个DEGs表达上调,118个DEGs表达下调。GSEA分析结果表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肌球蛋白结合、跨膜转运蛋白活性、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光系统Ⅱ等途...  相似文献   
78.
对江西省万载县百合种植的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从选择适宜地段、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改善田间小气候、搞好病害防治、适时采收及繁育良种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趋利避害的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贝贝南瓜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筛选适宜的整枝方式,以不整枝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单蔓、双蔓、三蔓整枝方式对贝贝南瓜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蔓整枝、三蔓整枝方式比对照分别提早采收4、3 d,叶片浓绿,长势较好,病虫害发生较少,第1雌花节位低,分别在7.3、7.4节,坐果率分别为97.00%、95.83%,果型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0.40、0.38 kg。双蔓整枝方式667 m2产量可达2 502.06 kg,三蔓整枝方式次之,为2 467.5 kg,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8.2%、44.1%。生产中建议贝贝南瓜选择双蔓整枝方式为最佳,可促进南瓜早熟,提高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提高产量;三蔓枝可备选。  相似文献   
80.
徐进  魏开金  卢建超 《淡水渔业》2019,49(2):107-111
为探明高温应激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抗病力的影响,分别采用30℃和35℃水温进行高温应激试验,应激前和应激后3、6、12、24和48 h分别采集血淋巴样本,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多酚氧化酶(PPO)、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免疫相关酶类指标。并在上述高温应激下开展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实验,同时设置25℃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于感染后3、6、12、24、48、72 h取鳃组织定量测定WSSV在组织中的载量,同时记录克氏原螯虾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的T-SOD与LYZ含量在高温应激后都出现了显著性降低,而PPO、ACP和ALP的变化差异不大。在35℃饲养条件下,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受到抑制,实验虾发病慢,累积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在30℃饲养条件下,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较常温(25℃)下更活跃,发病和死亡更快。结果表明,高温应激能导致克氏原螯虾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30℃时能加快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的发病进程,而35℃时因病毒复制被抑制而导致疾病的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