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给多种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引起猪场多种疾病如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腹泻、乙脑、高热病、猪蓝耳病(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的流行。  相似文献   
82.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家兔饲养中经常发生,以冷热交替、气温骤变、潮湿的环境发病较多。春季天气变化无常,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给家兔带来一定的应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江苏省阜宁县某养殖户饲养的肉兔发生疾病后,经临床症状观察等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3.
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传染病。自1983年美国Riley等首次报道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以来,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出现暴发性流行病例。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主要血清型,牛、羊、  相似文献   
84.
吴道铭  徐锋  贾志红  陈建军  沈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90-18791,18815
综述了多胺、生长素、脱落酸等激素对烟叶烟碱和K累积的作用机理与应用,为推动优质烤烟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茶室自然通风是营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设计建造中的应用对于茶室经营和客户体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安吉白茶观景平台茶室自然通风的研究,分析了现有茶室在自然通风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茶室在自然通风相关设计中的要点进行了总结,对未来茶室设计与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茶室自然通风技术,提高茶室的客户体验和建筑效果,促进整个茶室设计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上海市动物及其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 157∶H 7带菌情况及其毒力采集上海市猪、牛等动物粪便以及市场和超市猪肉、牛肉、牛奶、虾仁等样本568 份,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试验、多重引物PCR进行大肠埃希菌O 157∶H 7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存在大肠埃希菌O 157∶H 7,检出率为2.05%。其中牛粪、猪粪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76%和8.57%。  相似文献   
87.
郝宇佳  李广宇  徐锋 《农业工程》2019,9(12):100-102
通过秸秆还田与深松配合应用农业技术,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质量,进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该研究通过3年的对比试验,设置浅旋(RT)、翻耕(P)、深松(S)、翻耕+秸秆还田(P+R)和深松+秸秆还田(S+R)5个处理土样,通过对比发现,秸秆还田配合深松农业应用技术比传统农作效果好,产量得到提高,有效改良和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88.
89.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能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要求控制的人畜共患病。近几年,上海奶牛养  相似文献   
90.
禽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2年从上海地区72个养禽场分离出84株禽源大肠埃希氏菌,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型等对其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及生化特性等基本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特点。用138种大肠埃希氏菌"O"抗原定型血清检测84株分离株,其中O7811株,O210株,O978株,O356株,O1256株,O225株,O925株,O1235株,O964株,O263株,O23、O120各2株,O118、O128、O138、O83各1株。其余13株不在其检测范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对其中29株菌株进行了小鼠致病性试验,致病率高达72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