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德吉 《中兽医学杂志》2023,(10):40-42+45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诱发的疾病。由于西藏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比较特殊,牲畜养殖生产形式利于包虫病的传播,致使西藏牲畜包虫病流行严重,这也引起相关部门及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现阶段,西藏牲畜包虫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因该病类型复杂,感染途径较多,且方式多样,致使部分地区的病损仍旧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探讨了牲畜包虫病的主要类型、感染方式和流行症状,结合西藏地区牲畜包虫病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从多维度入手,提出有效防治包虫病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2.
<正>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生猪养殖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养殖场越来越向着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生猪存栏数量呈上涨态势,但生猪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仍是阻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在生产实践中,生猪发生疾病不但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性能,更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据相关文献报道,距1921年肯尼亚首次发生非洲猪瘟以来,该疾病迅速席卷了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地,对全世界范围内的生猪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而我国黑龙江省在2018年首次发现非洲猪瘟,各部分进行了不断地防御和实践,现对非洲猪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防控管理措施,如何做好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3.
为探明冠层形态结构特性对林芝地区春青稞产量的影响,以高产和中高产2种类型8个春青稞品种为材料,采用高产栽培方法,分析了高产春青稞品种群体动态及其冠层形态结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与中高产品种相比,1)产量:平均高28.5%;2)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平方米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高8.5%、10.4%、15.6%和16.1%;3)分蘖期最大总茎数低20.11%,干物质积累量低28.3%;拔节期-灌浆期间分蘖消亡速度低17.44%;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高17.5%,分蘖成穗率高9.06%;4)冠层形态:上三叶叶面积分别大94.52%、59.02%和40.50%;上三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基部第2节间粗短的茎秆特性以及长穗和穗下节间长而粗的穗部特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挖掘西藏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米林杜鹃(Rhododendron mainlingense)、髯花杜鹃(R.anthopogon)、雪层杜鹃(R.nivale)和雪山杜鹃(R.aganniphum)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上述4种杜鹃的根、茎、叶和花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ITS分子标记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西藏4种杜鹃属植物720个组织块中分离得到336株内生真菌,这些真菌被鉴定为2门5纲10目16科21属55种。4种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雪山杜鹃(H′=1.96,D=0.80)和雪层杜鹃(H′=1.81,D=0.77)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辛普森指数(D)高于髯花杜鹃(H′=1.36,D=0.71)和米林杜鹃(H′=1.17,D=0.65)内生真菌多样性。根、茎、叶、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也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H′和D指数分别为根部H′=2.63、D=0.86,茎H′=2.35、D=0.83,叶H′=2.26、D=0.80,花H′=2.23、D=0.83。[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杜鹃中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花期干旱对油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西藏当地推广的油菜代表品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年河1号、白菜型油菜(Brasscia rapaL.)青油17号和甘蓝型油菜(Brasscia napus L.)藏油5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油菜花期分别进行持续1周、2周和3周的干旱处理,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直至成熟收获,比较3个油菜品种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造成产量下降且存在处理间差异;以产量为依据,油菜花期干旱的敏感性依次为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白菜型油菜青油17号芥菜型油菜年河1号;干旱胁迫导致3个油菜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各品种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为应对干旱对光合机构的破坏,荧光参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有下降,而初始荧光(Fo)升高。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可为持续干旱对大面积油菜生产影响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半定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西藏类乌齐县6个乡镇共计60个牦牛肉样品中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得到的牦牛肉(腱子肉)中粗蛋白含量范围在22.13%~26.11%,CV在2.4%~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4%;半定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得到的牦牛肉(腱子肉)中粗蛋白含量范围在21.25%~25.68%,CV为2.7%~4.1%,相对标准偏差为1.15%。在大批量牦牛肉的粗蛋白含量测定过程中,杜马斯燃烧法在试验准确性、精密度、稳定性及操作的便捷性方面均优于半定量凯氏定氮法,且该法效率高、操作便捷、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9.
以西藏猫乳茎枝为试材,采用超声波-酶协同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该基础上,将超声波-酶协同法与超声波法、酶解法进行比较,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西藏猫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波-酶协同提取西藏猫乳总黄酮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31 mg·mL-1、乙醇浓度53%、酶解pH 5.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超声温度50℃、液料比40∶1 mL·g-1、超声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7.01 mg·g-1,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与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比较,超声波-酶协同提取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更好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0.
为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剖检法和PCR法对西藏部分地区的281只羊的各组织样品进行羊棘球蚴检测,通过SPSS 27软件对281只羊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羊棘球蚴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优势比(OR值)判定这些因素引发感染的危险性。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区域内羊棘球蚴均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其感染率为37.01%(104/281),其中仲巴县感染率最高,达62.26%(66/106),其中4个县区感染率均在20%~30%。年龄差异和海拔因素与羊棘球蚴感染率均呈正相关,不同采样地点和不同羊的(绵羊、山羊)棘球蚴感染率均差异显著,不同采样时间羊感染率差异不显著。其中,羊年龄差异是西藏部分地区棘球蚴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当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感染风险。本研究对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