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报告沈阳市一养猪户饲养的猪陆续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死猪剖检发现脾脏异常肿大,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采集病料进行了检测,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序列分析发现,其B646L/p72基因序列417个碱基与俄罗斯毒株100%匹配,与俄罗斯和东欧目前流行的格鲁吉亚毒株(Georgia 2007)属于同一进化分支。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来源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试验旨在表达与纯化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的结构蛋白p22,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诊断非洲猪瘟。【方法】将ASFV p22编码基因KP177R的截短体(24―145位氨基酸)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将重组质粒pET-32a-p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5 h,利用镍柱亲和纯化p22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利用p2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以含p22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GFP-fp22转染HEK293T细胞为抗原基质,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抗血清的反应性。以重组p22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待检血清稀释度、封闭条件、抗原抗体反应时间、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等参数,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临床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ASFV p22截短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蛋白产量为0.85 mg/100 g菌体;p22蛋白具...  相似文献   
23.
我国于2007年首次暴发小反刍兽疫,随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但在2013年11月该病再次传入我国并造成多地暴发疫情。为了解国内外相关的防控应急策略,将我国2007年颁布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与澳大利亚2009年颁布的《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第三版)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新城疫在国内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流行性疫病。为了解新城疫在宁夏地区的流行情况,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的新城疫场间流行率进行了测定。基于随机抽样的策略选择120个养鸡场进行抽样和问卷调查,并采用病毒分离结合序列测定的方式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新城疫的流行率为5.83%(95% CI 1.64%~10.03%)。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分离到的病毒均属于基因VII型,与2006年该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相比,病毒已发生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25.
在兔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WF-03-B3菌株和兔源A型魏氏梭菌XT-04-X5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中,为了对融合子进行选择鉴定,在呼吸缺陷选择的基础上WF-03-B3菌株02r(氧气抗性);XT-04-X5菌株02s(氧气敏感性),再应用定性和定量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两种菌原生质体融合的耐药性遗传标记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WF-03-B3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AKNs(丁胺卡那霉素敏感);XT-04-X5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AKNr(丁胺卡那霉素抗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丁胺卡那霉素在选择培养基中的适用浓度。筛选出兔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WF-03-B3菌株的遗传标记为(AKNs,02r)和兔源A型魏氏梭菌XT-04-X5菌株的遗传标记为(AKNr,02s)。  相似文献   
26.
以一中型肉兔场为研究对象,采集病、死兔肠内容物,粪便样品,饮水,污水,饲料和以兔舍为中心不同距离处的尘土样品,共得到样品135份,运用双重PCR法同时检测样品中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aeA基因 )和魏氏梭菌(α-毒素基因 ).结果表明在病、死兔肠内容物中、粪便、生活污水中这两种菌同时存在和仅一种菌单独存在的几率都较大;兔舍周围尘土由近到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aeA基因 )存在的几率呈递减趋势,魏氏梭菌(α-毒素基因 )在兔舍周围尘土中存在的几率较少,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俄罗斯北高加索联邦区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发生风险状况,基于OIE风险评估框架和统计分布模拟的方法开展对北高加索联邦区牛结节性皮肤病释放风险评估及其监测抽样模拟。结果显示:北高加索地区联邦区LSD的发病率均值为0.02371(95%CI=0.02-0.03),最大可能流行率能达到0.0329。基于对该地区LSD发病率的估算,抽样监测模拟显示随机抽取平均83头牛只(95%CI=10-234头只),就可以有95%的把握抽取取到一头只LSD阳性的牛。牛结节性皮肤病作为一类可以通过接触和虫媒传播的疫病,对畜牧业危害极大,对其的控制应实施严格的入境检疫和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8.
<正>西尼罗河热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目前非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西南亚均有报道。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西尼罗病毒(WNV)引起,可感染蚊子,鸟类、人、马、猪、狗、山羊、蝙蝠、猫、洗熊、野兔、鳄鱼和臭融等多种动物。鸟类(乌鸦、鸽子、莺等)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虽然80%的人感染后不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29.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暴发非洲猪瘟(ASF)。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开的数据,泔水是传播ASF的重要因素之一。泔水传播ASF的风险也已被国际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分析泔水传播ASF的原因,解读泔水传播ASF的国际实例,结合我国泔水饲喂情况,提出了避免ASF通过泔水饲喂扩散,必须依据现实、堵疏兼顾、科学规划整个养殖链条的想法。  相似文献   
30.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长期以来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常见疾病之一。PEDV通过基因插入、缺失和重组等方式不断发生演化和变异,高致病力毒株、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各类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临床上猪腹泻情况更加复杂。自2010年10月以来,由PEDV变异株引起的PED在我国大规模暴发流行,用经典毒株制备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PEDV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旨在为PED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