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马头山羊是湖北省地方优良品种,在十堰地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研制《马头山羊标准》、《马头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过程中,认真总结了马头山羊种羊场和养羊大户的饲养管理经验,结合“种羊饲养管理试验”等子课题的研究,补充完善了马头山羊饲养管理技术,在选优提纯、营养需要、日粮配方、日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饲养管理规范,以推动马头山羊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2.
李雪燕  韩天苍  戢爽 《兽医导刊》2017,(18):195-196,208
试验旨在阐明KDR基因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延黄牛脂肪沉积规律提供参考.以延黄牛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KD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通过2-ΔΔCt法处理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相对表达量数据,SPSS 17.0软件分析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KDR基因在腹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修爽  祖国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29-7731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产琼胶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3个重要因子(琼脂、NaCl和酵母膏质量浓度),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3个因子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最佳营养组分为:琼脂粉质量浓度为3.9 g/L,NaCl质量浓度为45.2 g/L,酵母膏质量浓度为12.9 g/L,此条件下酶活力达到7.589 U/g,比优化前提高了3.35倍。[结论]该研究对提高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产琼胶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Cd胁迫对水稻亲本材料Cd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当Cd处理浓度为16 mg·kg-1时,D62B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分别较1 mg·kg-1Cd处理降低了52.05%、43.06%和32.34%。(2)D62B地上部Cd含量和转移系数在不同生育期均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谷壳、糙米Cd含量也较低。当Cd处理浓度为1 mg·kg-1和4 mg·kg-1时,D62B的糙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表现出Cd安全亲本材料的"安全性"。(3)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D62B对Cd的吸收速率显著增加,且在分蘖期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在各处理下,D62B对Cd的吸收速率与Luhui17差异不显著。但D62B对Cd的转运速率在4 mg·kg-1和16 mg·kg-1Cd处理下则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Luhui17的46.52%和66.68%。(4)D62B地上部Cd的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Luhui17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地下部则均表现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Luhui17地下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Luhui17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D62B。综上所述,最终表现出D62B具有籽粒Cd低积累的特点,可为培育Cd安全水稻品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方便快捷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应用Isothermal in vitro recombination system or"Gibson Assembly"方法设计包含片段间20~25 bp互补重叠序列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带有首尾重叠的目的 DNA片段,可将1个或多个片段和线性化的载体一步组装成表达载体.【结果和结论】利用该方法快速构建了多个水稻基因的全长以及部分缺失编码区表达载体.此外,还通过对Gibson Assembly连接产物进行PCR扩增后再连接到载体,提高多DNA片段组装的效率.本方法不受目的片段内部限制性酶切位点的限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6.
为寻找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用于农作物秸秆、园林枯枝落叶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的降解利用,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重庆市缙云山林地腐殖质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YMB2.该菌株24h发酵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达到峰值,其CMC酶活为159.25U/mL,滤纸酶活(FPase)为152.13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多个菌体串联成链状;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及V-P试验呈现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与登录号为KF010349的蜡状芽孢杆菌处于同一最小分枝,且与多株芽孢杆菌属菌株相似度达到98%以上.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JYMB2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命名为B.cereus JYMB2.  相似文献   
87.
3D打印技术是面向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发展的新兴产业,以低成本、产品多样化、零交付及设计空间无限等优势颠覆了传统规模集中制造模式。通过分析3D打印在个性化需求中的发展前景和优势,探讨3D打印技术和个性化需求的概念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和个性化定制创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88.
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芨[B.striata(Thunb.)Teichb.f.]种子无菌萌发适宜条件,采用1/2 MS、MS添加不同激素、生物添加剂,以及光暗处理进行白芨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2 MS+1.0 mg/L NAA+1.6 mg/L 6-BA有利于种子萌发;1/2 MS+30 g/L蔗糖+20%椰汁有利于诱导原球茎;暗培养降低白芨种子萌发率,白芨种子萌发后,其幼苗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89.
水涝胁迫下2种乡土草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露草和石菖蒲在水涝胁迫下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响应,旨在探讨2种植物耐涝性与生理参数的关系,以期为它们的科学栽培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草本植物耐涝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以石菖蒲和紫露草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正常状态、根系淹水、植株1/5淹水、植株1/2淹水等4种不同程度水涝胁迫,试验周期为45 d,调查2种植物在不同水涝胁迫下的受害症状,并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2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涝能力。在正常状态和根系淹水的情况下,2种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Ch1)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皆呈上升趋势。2 2种植物的耐涝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石菖蒲的耐涝能力最强,紫露草次之。在45 d水涝胁迫中,石菖蒲体内的POD等5个指标的平均增量显著超过紫露草,而且前者可保持连续增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紫露草在处理2后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2种植物的耐涝机制可能与形态建成、酶促反应等生理适应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0.
采用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以20%、25%、30%3种不同的孔隙率为目标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重点对植生混凝土的强度、实测孔隙率、混凝土孔隙内的pH值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分别阐述了各指标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在保证孔隙率20%~30%要求下,可以配制出强度等级达到C10的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