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岗山红黄壤中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大岗山红黄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动力特征与土壤性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层土壤性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层土壤的酶活性、总酶和酶-基质结合的牢固性均高于其它各层;酶活性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量和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相关,而Vmax和Km同各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急需具备土壤测试及治理技术的专业人员。北京林业大学针对园林、风景园林、水土保持等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土壤学实验"课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够从事土壤学及相关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不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更新实验项目,充实教学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PBL、TBL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三是改革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了能进行土壤测试及土壤治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戴伟  王凡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264-265,269
以皖南山区黄山市为例对精致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从3个方面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后从5个方面系统探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山区精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对"土壤学"实习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学"实习教学体系,即采用调整实习组织形式、强化野外教学和室内教学的结合、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手段,解决了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花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蔓马缨丹(Lantana montevidensis)5种华南滨海地区常用园林灌木为材料,于种植土中添加不同梯度Na Cl(含盐量为100、300mmol/kg)人工盐处理模拟华南滨海地区土壤,研究植株胁迫20d和40d的光合气体交换效率及荧光动力变化情况。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逐渐降低,且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趋势进一步加强。5种灌木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额Y(NO)均逐步增加,且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趋势进一步加强。在100mmol/kg浓度盐胁迫下,花叶假连翘的蒸腾速率(Tr)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海桐和蔓马缨丹逐渐减少;在300mmol/kg浓度盐胁迫下,花叶假连翘的Y(NO)先减少后增加,其他灌木逐渐减少。在100mmol/kg浓度盐胁迫下蔓马缨丹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先减少后增加,其他灌木逐渐减少;在300mmol/kg浓度盐胁迫下5种灌木的Y(Ⅱ)逐渐减少。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灌木耐盐性表现为夹竹桃海桐朱槿蔓马缨丹花叶假连翘。  相似文献   
16.
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中草药黄连的主要化感物质小檗碱(C20H18NO4)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具有环境友好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光照强度会影响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抑杀效果。将铜绿微囊藻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8 d后重新接种至相同的初始密度,添加不同浓度小檗碱(2 mg/L和4 mg/L)后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6 d,通过分析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施药前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黑暗胁迫8 d后表现出超补偿生长效应;2 mg/L小檗碱不能有效抑杀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max、Yield’)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6 d时施药前黑暗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P<0.05);4 mg/L小檗碱能够有效抑藻,6 d时藻细胞全部死亡,且施药前黑暗处理组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趋势相同;黑暗胁迫诱导的超补偿生长效应不会影响高浓度(4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但会影响低浓度(2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 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存  王晓梅  季延滨  徐敏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4-17346,17394
[目的]探讨磷酸盐缓冲液的pH和浓度在分级盐析时,对革胡子鲶肠道各组分蛋白/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组织匀浆缓冲液,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40%、60%、80%和100%的条件下,对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进行分级盐析,并对盐析产物进行称重、电泳检测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6.0或7.4时,其浓度对盐析产物产量、蛋白沉淀和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而pH为8.0、浓度为0.05 mol/L时,硫酸铵饱和度为60%和100%的粗蛋白/肽的产量显著高于浓度为0.02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粗蛋白含量;大分子蛋白能更好地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和40%时沉淀下来,而在饱和度为60%、80%和100%能获得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抗菌蛋白/肽。磷酸盐缓冲液的pH和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结论]pH8.0,浓度为0.05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更适于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大岗山天然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域丝栗栲林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评价与林业持续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重铬酸钾容量法及室内28 ℃恒温条件下矿化培养和双指数方程拟合方法分别获取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土壤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LDS)法。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土壤缓效碳和活性碳质量分数具有相同的剖面特点,0~20 cm表层富集现象明显;和其他时期相比,8月层间质量分数变化最强烈(P < 0.05)。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都表现出4-6月增加、8月最大,其后降低的时间变化特征。4-6月和8-10月0~20 cm土壤缓效碳—活性碳转化强烈,土壤缓效碳质量分数变化显著(P < 0.05),成为影响该阶段土壤有机碳总量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变化;4-6月是0~20 cm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增速最快的阶段,增加速率达1.30 g·kg-1·月-1,但由于受到活性碳—缓效碳强转化和梅雨淋洗的影响,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总量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