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三氯乙酸法、酶法和酶-Sevag结合法对费菜多糖脱蛋白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并对最优的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结合法的蛋白质脱除率分别为82.84%、55.66%、74.99%,多糖损失率分别为32.64%、35.72%、45.35%.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最优工艺条件:三氯乙酸浓度为10%,脱蛋白次数为4次,振荡时间为10 min,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2.84±0.11)%和(32.64±0.08)%.  相似文献   
112.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该文研究了陕西土中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量呈显著相关;土镶过氧化氢酶总量(V_(max))和酶反应速度(V_(max)/K_m)分别与土壤全氮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水平,而酶-底物结合的牢固程度(K_m)与土壤性质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在土壤各性质中,土壤全氮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法,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硝化功能和氨氮去除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5株细菌分别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嗜胺甲基杆菌、放射根瘤菌、施氏假单胞菌和氧化微杆菌。对其净化效果进行验证可知,门多萨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5%,分别为88.83%和91.73%;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5.08%和97.39%;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0.49%和91.22%。以上两种菌株有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67-671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5.
戴伟 《水生态学杂志》2010,31(6):116-119
综述了水生动物重金属污染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早期诊断和水生动物生存危害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6.
选取天津市北辰区易爆发有害蓝藻的一口养殖虾池,面积为1hm2,水深1.3m,2015年5月7日投放凡纳滨对虾苗种1.0×106尾,6月24日向养殖虾池全池泼洒小檗碱—青蒿素复合物,自5月12日起至8月17日,养殖期间平均每14d采样1次,监测养殖虾池浮游植物组成及数量和主要水化指标,以探求有效调控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有害蓝藻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小檗碱—青蒿素后,显著抑制了有害蓝藻,对微囊藻和颤藻的抑杀率接近100%和71%,蓝藻的总体抑杀率达到90%。微生态制剂显著降低了水中亚硝酸盐、氨氮及化学需氧量,pH控制在9以内;促进有益绿藻数量增长35.36%。试验结果说明在应急反应时,小檗碱—青蒿素显著地抑杀池塘有害蓝藻,而微生态制剂可在杀藻后期调控水质,维持藻相平衡,控制有害蓝藻数量,防止其再次爆发。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通过对承德市农机化现状以及农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河北省农机化水平评价体系对承德市农机化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提升了承德市农机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8.
丁(鱼岁)肠道及肝胰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梅  戴伟  许童  冯妍  陈辉 《水产科学》2005,24(3):13-15
以体长4~6cm的丁幼鱼作为试材,用解剖、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像等组织学研究手段,对其肠道及肝胰脏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前、中、后肠粘膜皱褶的多少、疏密、高低以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说明肠道各段在消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肝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与鲤鱼相似,但胰腺细胞大部分都聚集在肝脏外部边缘和肠道的周围,只有一小部分弥散在肝脏之内,胰腺细胞间有较多胰岛。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纳米塑料-脲酶蛋白冠的形成及对纳米塑料和脲酶的影响。[方法]以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的纳米塑料和质量浓度为0.05、0.20、0.50 mg·mL-1的脲酶为试验材料,制备不同的纳米塑料-脲酶混悬液。根据纳米塑料对脲酶的吸附量和形貌特征变化,明确蛋白冠的形成。通过粗糙度、水合粒径、Zeta电位和脲酶构象、活性等指标分析,判定不同条件下蛋白冠的形成对纳米塑料表征及脲酶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电性纳米塑料对各浓度脲酶均产生吸附,形成蛋白冠;随着脲酶质量浓度增加,蛋白冠的颗粒粒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加;带正电纳米塑料-脲酶蛋白冠与原纳米塑料差异最显著,且显著抑制脲酶活性;当脲酶质量浓度为0.05 mg·mL-1时,蛋白冠的形成会导致脲酶构象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β-折叠结构含量显著下降,无规则结构含量明显上升的特点。[结论]3种电性纳米塑料均可以和脲酶形成蛋白冠,不同程度降低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蛋白冠对纳米塑料和脲酶的影响强度与纳米塑料的带电性和脲酶质量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