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1.
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 6/D~2(1.541 2/■+0.030 6)。  相似文献   
52.
戴伟  许梓荣 《水产科学》2008,27(5):266-270
干扰素系统(Interferon system)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所知的机体防御反应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功能调节系统,在病毒感染几小时之内就起作用,是脊椎动物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系统。除了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IFN)还参与机体的其他重要生理过程,如调节细胞生长和  相似文献   
53.
<正>兵团农十二师3月8日召开了2010年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兵团科技工作会议及兵团科协二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9年师科技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的科技重点工作,表彰奖励了2009年度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师党委书记、政委刘珍祥,师党委常委、副政委郜晋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各单位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及科技  相似文献   
54.
桃花,经历文人墨客赋诗寄情,延伸出了桃花源、桃花运、桃花流水等美好意象,并逐渐形成了亦俗亦雅的文化符号。而在大多数人眼里,桃花是极艳、极媚、极柔的。  相似文献   
55.
采取北京山地黑桦林、刺槐林、板栗林、槲树林及山杨-白桦混交林5种阔叶林型下0~0.2m、0.2~0.4m、0.4~0.6m土层土壤,通过测定不同尿素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下酶促反应的放氨量,计算脲酶的各项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探讨5种阔叶林型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和土壤深度增加而变化,反应过程中脲酶含量、酶-底物络合物形成难度、酶促反应速度以及形成过渡态络合物时参加反应的分子必须克服的势垒、所需的自由能、有序性等变化特征均有差异。不同林型下0~0.2m层土壤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表现不同,山杨-白桦混交林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表现出脲酶含量高、对底物的亲合力强,酶促反应需要克服的势垒较低、有序性增加最大和反应速度最快;板栗林下土壤表现出脲酶含量较低,对底物的亲合力最弱,需克服的能障最大,有序性增加幅度最小,酶促反应最慢;黑桦林、槲树林和刺槐林土壤酶促反应各项参数同上述林型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56.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通径分析法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各种土壤性质不同程度影响着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土壤碱解氮含量通过强烈的直接作用及其与速效钾含量间的间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有机质含量在β 葡糖苷酶活性的变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直接作用及与其他土壤性质间的间接作用使总孔隙度成为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碱解氮含量和田间持水量决定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部分变异。和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手段相比,通径分析能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长白山东部4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白山东部长白落叶松天然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林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差异程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33.64士17.48 g/kg)>长白落叶松天然林(25.30±15.09 g/kg)>天然阔叶混交林(22.13±13.74 g/kg)>长白落叶松人工林(19.23±12.35 g/kg);天然针阔混交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1.44±8.31 kg/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14.29±1.59 kg/m2.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自然含水率、全N、全P、全K、速效K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与全N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8.
为了明确乌梅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通过检测乌梅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a含量来明确乌梅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乌梅浸提液可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乌梅浸提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实际应用乌梅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黑河沿岸数十万亩的胡杨,曲折绵延,成片的胡杨树叶在秋阳里婆娑起舞,在秋风里翻滚鲜亮的色彩。漫步于这浓郁的胡杨林中,仿佛进入童话般色彩斑斓的梦境。在额济纳40万亩天然胡杨林中,有一棵我国境内最大、最粗、最老的胡杨树,它高27米,胸径6.5米,有着近900年的生年轮,却依然青翠挺拔。  相似文献   
60.
合作社发展普遍遇到人才和资金缺乏问题。各级政府除应加大扶持力度外,也要充分挖掘农村内部人才潜力,吸引外部对农业投资,解决好合作社人才和资金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