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我国作为最大的鱼粉进口国,鱼粉缺乏问题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寻求新型蛋白质源.目前在水产养殖中主要采用3类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分别为动物蛋白源(鸡肉粉、羽毛粉、肉骨粉等)、植物蛋白源(豆粕、棉粕、花生粕等)和单细胞蛋白源(酵母蛋白、细菌蛋白等).抗营养因子水平较低的非动物性饲料蛋白如酵母粉、藻类蛋白、细菌...  相似文献   
12.
牛蛙养殖门槛低、利润高,在养殖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高密度养殖下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提高,随意改造土地,破坏基本农田,养殖尾水不达标排放,污染水质等.在不同地区,牛蛙质量和产量有很大差别,其提升需要科学、完善的设施和养殖技术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如何降解过高的亚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酸盐是南美白对虾发病的三个(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最主要的诱发因子之一.在对虾发病的同时见到亚硝酸盐过高的现象层出不穷.生产养殖过程中,许多虾农对它只能望而生畏、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红鲫鳍条单极虫病的病原、病理病变,并提出了防治的建议,结果表明,红鲫鳍条单极虫病由鲫单极虫寄生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以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2个月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试验对象,以酶学方法研究3种规格[(143.81±36.27)g、(76.63 ±14.43)g、(31.35 ±5.82)g]黄鳝的肝脏、前肠、后肠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在肝脏、前肠、后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黄鳝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后肠>肝脏;淀粉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前肠>肝脏;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前肠>肝脏;随着黄鳝体重的增加,肠道蛋白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肝脏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后肠、肝脏淀粉酶活性随着黄鳝体重的增加而升高,而前肠淀粉酶活性降低;黄鳝脂肪酶活性有随着规格变大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中规格黄鳝消化组织的脂肪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何志刚  胡毅  于海罗  吕富  张璐  肖克宇  戴振炎 《水产学报》2014,38(10):1770-1777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体成分、骨骼矿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商业配方为基础,磷酸二氢钙为磷源[Ca(H2PO4)2],配制磷含量分别为0.67%、0.91%、1.05%、1.29%和1.53%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 m×2.0 m×1.5 m),每个网箱放养实验鱼[初始体质量(34.4±0.3)g]100尾,进行7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磷含量从0.67%增加到1.05%,黄鳝幼鱼各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显著升高(P0.05),当磷含量高于1.05%后各指标进入平台期。折线模型分析[Y=104.67-46.07(1.10-X),R2=0.944]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可满足黄鳝生长需要;(2)随着饲料中磷含量的增加,实验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和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和肝体比显著下降(P0.05);(3)饲料磷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实验组全鱼灰分和全鱼磷含量(P0.05)。折线模型分析[Y=0.988-0.635 4(1.05-X),R2=0.928]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05%时可满足黄鳝全鱼磷累积需要;饲料磷含量增加也显著提高了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脊椎骨钙磷比无显著差异。折线模型分析[Y=7.696-0.985 5(1.10-X),R2=0.956]显示,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可满足黄鳝脊椎磷累积需要;(4)饲料磷水平对血清中的磷和钙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磷含量为1.10%,可以满足黄鳝对磷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越冬对黄鳝形体、肠道消化酶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重(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对象,利用网箱研究越冬(时间为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3月25日)对黄鳝形体、肠道消化酶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后黄鳝的平均体重、脏体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6.50%、19.84%;肝体比极显著下降,降幅32.93%;越冬对黄鳝的肥满度无显著影响。越冬显著降低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力,降幅46.37%;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虽下降,但不显著。越冬极显著降低了黄鳝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力,降幅66.19%;显著降低了溶菌酶活力,降幅29.59%;血清中丙二醛含量虽有下降,但不显著;血清中补体C3活力极显著上升,升幅28.57%;补体C4无显著影响。越冬显著影响黄鳝形体指标,越冬期间黄鳝主要消耗自身储备来维持血糖水平提供能量,并通过降低过氧化氢酶、溶菌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力和提高补体C3活力达到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五强溪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采取灯光诱捕方法,调查太湖新银鱼的资源量和时空格局分布。在五强溪水库周年均能捕到银鱼,平均体重最小0.02 g、最大1.15 g。春群在9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多(1 689尾),4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少(仅24尾);秋群在2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多(2 532尾),11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少(135尾)。春群和秋群资源量在时间上无显著差异。6个采样点春群和秋群的出现率均达88.68%,各采样点分布不均,非网箱养殖区比养殖区银鱼资源量丰富。五强溪水库银鱼资源量限制的主要因素是饵料保证程度不高,对肉食性鱼类翘嘴鲌、鳜、鳡、乌鳢等捕捞力度不够,以及过度捕捞和滥用密网捕捞。合理利用银鱼资源的措施包括禁止在繁殖高峰期(3-5月,9-11月)捕捞银鱼、禁止使用密眼网(网目小于2~3 mm)捕捞、控制捕捞强度和划定繁殖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体色黄鳝的性别与体长、体重的差异,2011年5-7月,于洞庭湖地区随机采集灰色及黄色2种体色共208尾野生黄鳝,并对体长、体重及性别进行测量鉴定。样本中,雌性146尾,雄性62尾,雌雄比例为2.35∶1。其中黄色黄鳝83尾,灰色黄鳝125尾。分析结果表明,黄色黄鳝雌雄个体体重及肥满度均高于灰色群体;黄色黄鳝雌性体长大于灰色雌性,雄性小于灰色雄性。雌雄个体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黄色黄鳝分别为0.914、0.945,灰色黄鳝分别为0.567、0.438。黄色雌鳝比例随着体长的增加逐渐降低,雄性比例随体长的增加逐渐升高,雄鳝在35 cm以上占优势,40 cm之上雄性仅1尾。灰色雌鳝在40 cm以下占优势。2种体色黄鳝雌性比例与体重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以新世纪水产养殖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现行实验教学体系优势与不足。依据新世纪水产养殖业的人才需求,规划水产养殖学本科实验技能体系。提出按技能要求与内容相关性设置独立实验课及相应课程群,构建水产养殖学本科实验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