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成熟度是决定胡椒采收的关键因素,亦是影响胡椒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明确成熟度对胡椒果实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探索其相互规律,研究了胡椒果实成熟度与胡椒碱、挥发油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胡椒果实中的胡椒碱、挥发油、总多酚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与胡椒鲜果成熟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31、-0.746。采收胡椒时宜根据产品特性来选择不同成熟度的果实。  相似文献   
22.
检测了木箱子发酵、竹盘子发酵、堆积发酵和智能培养箱发酵等不同发酵方式下的海南可可豆的单粒重、吸光度、水分、pH、色度,并采用电子鼻测定了未烘烤和烘烤后的可可豆风味,对响应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下的可可豆特性差异明显,采用木箱子和堆积发酵后的可可豆与竹盘子和智能培养箱发酵后的可可豆在电子感官风味分析上差异较大。认为木箱子发酵和堆积发酵为适合海南可可豆的发酵方式,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海南可可发酵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23.
咖啡在研磨过程中易挥发性风味物质大量散失,为探索不易挥发性物质在研磨过程中的变化,将焙炒好的咖啡豆用植物粉碎机粉碎,然后用臼式研磨机按不同时间进行研磨,用正己烷做溶剂进行萃取后,用GC/MS进行图谱扫描,分析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散失严重,到第9分钟时散失率达13.1%,25 min时风味物质散失率达到26.4%。各风味物质的散失活性不同,且对热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24.
采用电子鼻、色差仪、水分测定仪测定分析未发酵可可豆、发酵可可豆、焙烤未发酵可可豆和焙烤发酵可可豆的品质,并结合人工审评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其风味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的电子鼻分析结果差异较大;未发酵豆水分含量高于发酵豆;不同温度焙烤下未发酵可可豆色度值(L*、a*、b*)比较分散,发酵豆较集中;基于人工审评的主成分分析,能区分未发酵豆和发酵豆、以及不同温度焙烤豆,其主要被划分为低温和高温焙烤区;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开不同加工可可豆的品质。可见,利用电子感官仪器结合人工评定的方法能有效地鉴别不同加工可可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25.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对发酵干燥和焙炒的可可豆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大幅度降解,减少了50%;氨基酸组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大幅度增加,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增加较多,这些物质的生成对可可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发酵后干燥可可豆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含量比较低,而烘烤可可豆中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嗪的含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发酵干燥后焙炒过程中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都有明显增加,这表明发酵中蛋白质水解促进了这类可可特征香气成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对阴干、冷冻白兰花样品及白兰花酊剂样品进行了超声提取,并采用超临界CO2(SFE)提取了白兰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联联用法(GC-MS)共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4种样品鉴定出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87%、99.72%、92.77%和96.21%,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芳樟醇(7.50%、17.61%、67.51%、70.42%)、苯乙醇(0.84%、1.36%、2.57%、2.61%)、丙酸乙酯(38.21%、6.36%、未检出、0.27%)、甲苯(34.52%、66.88%、未检出、未检出)等,并且白兰花特征性芳香成分芳樟醇在酊剂提取物和超临界CO2提取物中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7.
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分为杀青、发汗、干燥和陈化四个阶段,期间豆荚颜色改变并产生香味。为了探究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中物理状态变化对生香反应的影响及表征作用,本文对加工四个阶段豆荚水分含量、p H等物理性质进行了检测,并对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豆荚进行了感官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鲜豆荚及杀青豆荚为鲜绿色,发汗后的豆荚变为褐色后逐渐变深;杀青豆荚水分含量最高,加工中水分含量逐渐减少,整个加工过程豆荚p H小于5.5且呈降低趋势;鲜豆荚豆腥味较重,陈化后豆荚豆腥味弱而香草味强;电子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冷冻捣碎和加水磨浆处理的豆荚嗅觉和味觉属性均不同,添加香兰素对味觉属性有影响但对嗅觉属性影响较小,煮沸对豆荚味觉属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8.
采用人工感官评定结合电子鼻对4种不同加工方式黑胡椒产品(直接日晒、热烫处理方式、日晒1 d后轻度发酵方式、日晒2 d后轻度发酵方式)气味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一致性,电子鼻能很好的区分4种不同黑胡椒产品,三点检验法只能区分直接日晒产品与其他3种产品,热烫处理后日晒产品的气味更受喜爱;电子舌不能区分4种不同黑胡椒产品,不同黑胡椒产品滋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4种黑胡椒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9.
菠萝蜜的营养成分与鉴别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不同品系菠萝蜜的还原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无损快速鉴别了6份品系菠萝蜜果实,并采用电子感官对不同品系菠萝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菠萝蜜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和蛋白质、少量的脂肪和粗纤维,6份菠萝蜜均可根据红外的特征谱图,分析菠萝蜜化学组成成分,并进行品系的分类鉴别,电子感官技术也较好的对菠萝蜜品系进行了差异性比较。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热烫处理对黑胡椒色泽的影响,考察了热烫处理温度(70、80、90℃)、热烫处理时间(30、60、120 s)对胡椒色差和胡椒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处理有助于胡椒黑色色泽的形成,在同一热烫处理条件下,绿色胡椒鲜果更易形成黑色色泽。热烫处理能显著缩短胡椒果的干燥时间。热烫处理温度在70~80℃、处理120 s以内,对胡椒中胡椒碱含量影响不显著,适宜加工黑胡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