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已经得到的MsZIP基因序列(GenBank序列号:HQ911778),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ZIPF1/ZIPF2和ZIPR1/ZIPR2,合成用于构建干扰载体的正反义片段。将正反义片段插入到载体pART27中,构建成为含有发夹结构的RNAi干扰载体pART-F-R。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该干扰载体成功转化到苜蓿中,得到9株抗性苗,选取其中的3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得到转基因苜蓿。  相似文献   
22.
土层深度对三种麦田禾本科杂草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出苗及生长情况,选取雀麦Bromus japonicas、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野燕麦Avena fatua三种小麦田常见禾本科杂草,采用盆栽法系统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对杂草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节节麦和野燕麦出苗和生长与不同土层深度密切相关,在浅土层中均有较好的出苗率,且后期生长也正常。从出苗时间来看,雀麦和野燕麦集中出苗时间在播种后5~11 d,节节麦略晚于这2种杂草;从最适出苗土层深度来看,雀麦最适出苗土层深度为0.5~3.5 cm,出苗率在76.0%~87.0%之间,节节麦的最适出苗深度为0.5~8.0 cm,出苗率在66.7%~79.3%之间,而野燕麦的最适土层深度为0.5~18.0 cm,出苗率达84.2%~94.4%;从出苗后生长影响来看,0~20 cm土层对野燕麦后期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度大于10.0 cm对节节麦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大于6.0 cm即对雀麦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深翻土地可以对雀麦和节节麦达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野燕麦控制效果相对略差。  相似文献   
23.
正环磺酮是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苯甲酰环己二酮类除草剂,活性高、残留低,对哺乳动物安全,对环境友好,常用于防除玉米田内杂草。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环磺酮合成、色谱分析、残留及在玉米田中的应用效果(高兴祥等,2019),虽然环磺酮对玉米田的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较好,但防除不彻底,需要寻求其复配药剂。莠去津具有超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新型除草剂喹草酮应用于小麦田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在温室内采用共毒系数法对喹草酮与辛酰溴苯腈联合作用进行测定,并验证喹草酮与辛酰溴苯腈两者混用以及与双氟磺草胺三者混用时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对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防效优,试验剂量下全部死亡,对...  相似文献   
25.
高兴祥  李美  李健  房锋 《农药学学报》2020,22(2):340-346
为明确施药液量、雾滴粒径大小和助剂等不同喷雾因子对极飞P-20植保无人飞机防除小麦田杂草效果的影响,于2019年以30 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为试验药剂,研究了上述喷雾因子对药剂雾滴沉积量以及对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药剂沉积量测定结果表明:低施药液量(11.25 L/hm^2)处理的沉积量最低,仅为0.67μg/cm^2,沉积率为22.37%,其次是大雾滴粒径,沉积量为1.07μg/cm^2,沉积率为35.62%,这2个处理药剂的沉积量略低于其他飞防处理(沉积量在1.16~1.52μg/cm^2之间,沉积率在38.73%~50.83%之间),但所有飞防处理的沉积量均明显低于常规喷雾器处理(沉积率为67.00%)。杂草防效结果表明:于小麦田应用极飞P-20植保无人飞机防除杂草,最适宜的施药液量为15.0~22.5 L/hm^2,在3个施药液量11.25、15.0和22.5 L/hm^2下,杂草总鲜重防效分别为74.8%、85.9%和88.2%;最适宜的雾滴粒径为中型,在小、中、大不同雾滴粒径下,杂草总防效分别为84.2%、86.2%和78.2%;最适宜的两种助剂是易滴滴F和迈飞,杂草总鲜重防效分别为88.9%和87.4%。农户常规喷雾药液沉积量为2.01μg/cm^2,杂草鲜重防效为87.6%。极飞P-20植保无人飞机在合适的喷雾因子下,具有省时省水的优势,虽然雾滴沉积量低于常规喷雾,但最终防效与常规喷雾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6.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外来入侵植物,为明确其潜在的扩散蔓延区域,在山东省不同区域采集31份土壤,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银胶菊对采自山东省31份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银胶菊的生长对土壤依赖性不强,在23份土壤中生长正常,占总土壤份数的74.19%。从8个土壤性状指标来看,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类型5个指标的高低不影响银胶菊正常生长,而土壤pH、土壤质地和土壤盐分含量3个指标是影响银胶菊生长的主要指标,其中银胶菊不适合在强酸性土壤、粘壤土或砂性土、盐分含量高的土壤生长。从区域来看,山东省鲁中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区的土壤最适合银胶菊生长,另外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南山区也比较适合其生长,但鲁北滨海区和鲁西南平洼区不适合银胶菊生长。  相似文献   
27.
【背景】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是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可安全有效防除节节麦的除草剂品种很少,目前只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作为苗后茎叶处理剂能够应用,该药剂在小麦田应用多年,部分区域发现效果下降,这可能与抗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节节麦扩散蔓延规律以及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山东省冬小麦田节节麦精准区域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2010、2013—2014、2018—2019年3次田间调查节节麦在山东省冬小麦田的分布,分析其扩散蔓延规律,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62个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对中等抗性种群进行靶标基因序列检测。【结果】节节麦在山东省冬小麦田10年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布区域逐渐扩大,相对优势度逐渐增大。2009—2010年度,节节麦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北平原区、中部山区和北部滨海区,平均相对优势度为3.18,在所有杂草中位列第8位;2013—2014年度,节节麦已在山东西北平原区等5个区域广泛分布,平均相对优势度达到7.33,位列第5位;2018—2019年度,节节麦在山东省全境大面积发生,平均相对优势度为11.38,位列第4位。62个节节麦种群中有20个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这些抗性种群分布在节节麦发生早且用药时间长的西北平原区、西南平洼区和中部山区,其他区域未见抗性种群。其中低抗、中抗种群分别为16个(相对抗性指数在5.00—10.00)、4个(相对抗性指数在10.00—15.00),分别占种群总数的25.81%和6.45%,最高相对抗性指数达到12.63,无高抗种群。对4个中抗种群进行靶标位点突变测定,未检测到位点突变。【结论】节节麦已在山东省7大种植区域大面积分布,且分布区域和相对优势度逐年提高。未有对甲基二磺隆高抗的节节麦种群产生,但已有32.26%种群产生低等或中等程度的抗性,未检测到靶标位点突变,可能是代谢酶引起的非靶标抗性。生产中应避免过分依赖甲基二磺隆进行节节麦防控,建议推广深翻、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节节麦综合防控策略,延缓节节麦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2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精.灭30%乳油使用剂量为70~100g/667m^2,(315~450g.a.i/hm^2)在大豆1~3复叶期,杂草2~5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对夏大豆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大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田播后芽前使用2,4-滴异辛酯·莠去津51%悬浮剂50~70g/667m2,对夏玉米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夏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0.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节麦是世界恶性杂草,目前在我国冬小麦部分种植区成为危害最重的杂草之一,发生面积正在迅速扩大,给我国小麦生产和贸易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实地调查研究,从命名、分类、形态特征、分布与传播、生物生态学、育种应用、危害影响和防除等8个方面对节节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