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异噁唑草酮防除玉米田杂草及玉米安全性效果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兴祥  孙作文  李美  房锋  李健 《玉米科学》2016,24(5):157-16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效果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异噁唑草酮在室内及田间对玉米田杂草活性及玉米安全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异噁唑草酮土壤处理对马唐、稗草、马齿苋和苘麻均有很好的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其中对阔叶杂草马齿苋和苘麻的效果好于禾本科杂草马唐、稗草,对苘麻和马齿苋的GR_(90)值在2.69~6.39 ga.i./hm~2,对马唐和稗草的GR_(90)值在29.32~29.69 ga.i./hm~2。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异噁唑草酮对玉米田杂草马唐、稗草、牛筋草、反枝苋、狗尾草均有很好的效果且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52.
大穗看麦娘化学防控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穗看麦娘在欧洲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巨大的禾本科杂草,在我国仅在台湾有报道分布,但目前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已经有分布,为新的入侵危害杂草,其化学防控技术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特选择小麦田常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8种除草剂,于2013-2014年度在大穗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冬小麦田,分别于冬前、冬季低温及春季小麦返青初期3个时期施药,以期明确各除草剂对大穗看麦娘的田间防除效果、最佳使用时间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啶磺草胺不同时期施药,对大穗看麦娘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鲜重防效达到97.1%~100.0%;甲基二磺隆在不同时期施药也有很好的效果,在80.1%~98.6%之间;唑啉草酯冬前施药效果优,但冬季低温和春季返青初期施药效果较差,3次施药鲜重防效分别在99.3%~99.9%,74.1%~88.9%和46.2%~75.8%之间;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于冬前施药和冬后返青初期施药效果均较好,效果在81.1%~96.8%之间,但冬季低温施药效果差,防效在41.4%~76.0%之间;其他几种药剂氟唑磺隆、肟草酮、异丙隆3次时期施药对大穗看麦娘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53.
李健  李美  高兴祥  房锋  董连红 《草业学报》2016,25(8):164-171
为了能够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苹果园感病稗草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菌株BC-1,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后,确认该菌株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菌株BC-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最适生长pH值为6~7;光照强度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稗草生防效果最佳,接菌21 d后稗草发病率为100%,鲜重防效达93.7%;对马唐、狗尾草、播娘蒿和反枝苋的生防效果相对较差,鲜重抑制率仅为33.7%,28.3%,-3.2%,16.8%。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安全。综上所述,菌株BC-1有开发成商品化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4.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杂草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张朝贤 《植物保护》2016,42(5):148-153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黄河三角洲棉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棉田杂草有61种,隶属于19科、47属,其中菊科杂草最多,有13种;其次是禾本科,有9种。优势杂草有马唐、芦苇、马齿苋、牛筋草、鳢肠、打碗花、藜、稗、铁苋菜和白茅10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6种,常见杂草3种,一般杂草42种。从区域分布来看,垦利、广饶、河口等地杂草丰富度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均匀度指数普遍较高。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该地区棉田杂草群落变化与空间距离、地理环境、种植模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东营和利津两区县聚类分析的欧氏距离最小,为10.5;黄河南岸的高青和黄河三角洲其他县区之间欧氏距离最大,为23.4。  相似文献   
55.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雀麦不同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在聊城市高唐县姜店村试验田中调查雀麦发生时间及数量,测定了不同雀麦防除时间的小麦产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田在每年的3月1日—4月1日雀麦发生量最大,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度的平均密度分别为55.0茎/m~2和297.0茎/m~2。冬小麦田间雀麦的最佳除草时间在每年4月1日之前为宜;4月1日之后防除雀麦则造成小麦减产,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90.8%,甚至造成小麦绝产;综合2年度试验结果,雀麦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能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即小麦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较小。表明小麦田雀麦对小麦产量影响大小不仅与雀麦密度有关,也与雀麦防除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根据已经克隆得到的MsZIP基因(GenBank序列号:HQ911778),合成编码区cDNA,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PBI-MsZIP。将MsZIP基因插入到含有启动子35S和终止子nos的载体PBI121中, 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正确的插入到载体中,超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采用CaCl2冻融法将其转入农杆菌中,然后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烟草(Nicotiana tobacum),共得到12株抗性烟草苗,选取其中长势良好的3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的PCR, RT-PCR和Southern-blot检测均得到了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片段,说明已经成功获得了能够表达MsZIP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进一步对转基因烟草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该基因在根、茎、叶中都可以表达。本试验为MsZIP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5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噻唑膦对黄瓜根系生长发育、根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45、60 kg/ hm~2)的噻唑膦处理,使根长、根鲜重都明显小于对照,而低剂量(15、22.5、30 kg/hm~2)影响不显著.对于根活力,低剂量处理(15、22.5、30 kg/hm~2)高于对照,而高剂量处理(45、60 kg/ hm~2)低于对照水平.对于SOD和POD两种酶,3个低剂量(15、22.5、30 kg/hm~2)施药,其酶活与对照相当;而2个高剂量(45、60 kg/hm~2)处理的酶活,都显著高于对照.噻唑膦各处理CAT的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8.
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玉米幼苗生长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室内沙培法,测定了3种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戊唑醇(5%+0.4%)种衣剂(药种比为1∶ 100)处理山农饲玉7号后,幼苗期株高、初生根长和鲜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8 cm、2.44 cm和0.17 g,比毒死蜱·戊唑醇·福美双(5%+0.3%+15%)种衣剂作用明显,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酮(7%+7%+1%)种衣剂对其则有抑制作用。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戊唑醇种衣剂处理使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抗病性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7.1%和100.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提高了59.5%和58.6%,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4.0%和26.2%,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5.4%吡·戊种衣剂在试验剂量下能够显著提高山农饲玉7号幼苗期多种抗逆防病相关酶活性,对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9.
噻唑膦对冬暖式大棚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冬暖大棚土壤施药,研究了噻唑膦在田间条件下对蔬菜大棚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唑膦对土壤脲酶的影响较明显,各剂量处理均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作用;对蔗糖酶以抑制作用为主,各剂量处理均表现为激活-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相对较小,低剂量(10%颗粒剂有效成分含量2.25、3.00 kg/hm2)表现为激活作用,高剂量(6.00 kg/hm2)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激活或抑制作用均不显著。施药50 d后,大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都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0.
3种种衣剂对玉米种子保护作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沙培、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幼苗的安全性、病害防治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戊唑醇5.4%种衣剂(药种比为1∶100)对山农饲玉7号幼苗期株高、初生根长和分蘖较其他2个种衣剂有显著促进作用。吡虫啉·戊唑醇5.4%种衣剂(药种比为1∶50、1∶100)对粗缩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3.5%、87.1%、80.0%、71.7%。测产结果进一步证明,吡虫啉·戊唑醇5.4%种衣剂处理平均产量达6891.9kg,增产率达11.5%,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衣剂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