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267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60篇
  69篇
综合类   611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43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养分配施对‘云烟87’叶绿素与SPA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N、P、K、S配施对烤烟叶绿素和SPAD的影响,以福建优质烤烟品种‘云烟87’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对SPAD值与叶绿素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烤烟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对SPAD值与叶绿素的影响差异明显,无氮处理在整个生育期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均最低,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多氮处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未达最大值。从团棵期到旺长期,随烤烟生长和叶片展开,叶中处SPAD值与均值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除处理13、17外),因此推荐测定SPAD的最佳部位为叶中处。用SPAD快速诊断烤烟叶片的叶绿素是可行的,但不同时期SPAD值与叶绿素相关性不同,团棵期SPAD值与叶绿素具有较好的二项式相关关系,叶绿素总量的回归方程为y=-0.0085x2+0.6803x-10.911 (r=0.7483),旺长期SPAD与叶绿素具有较好的乘幂相关关系,叶绿素总量的回归方程为y=0.004x1.7371 (r=0.8514)。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猪场不同生长期的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该猪场分别采集育肥猪、妊娠猪、保育猪和哺乳猪的粪样。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从粪样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育肥猪、妊娠猪、保育猪和哺乳猪源大肠杆菌分离率分别为85.2%、83.0%、81.0%和83.0%。不同生长期的猪源大肠杆菌均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种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头孢噻呋都较为敏感。哺乳猪和保育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以5耐为主;妊娠猪源大肠杆菌轻度耐药,以0耐为主;育肥猪源大肠杆菌以3耐为主。不同生长期的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93.
大豆白粉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白粉病是大豆叶部病害,能降低叶片光合作用,使产量损失高达35%。1921年首次在德国发现,之后在南美和北美陆续发生,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也有报道[1]。而中国大豆白粉病报道较少,只在吉林、北京、贵州、河北有所报道[2,3],最近仅在浙江和广东有过报道。国外报道的大豆白粉病病原菌有Erysiphe glycines和E.diffusa[1,4,5],其中日本[1]和巴西[5]的报道主要依据无性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4.
膏体迷向剂对苹果园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宁夏苹果园进行了复合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效的进一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3.5m、3.5m/4.5m交叉涂抹、交叉涂抹空白区域)、1个对照,2种膏剂附着方式(树干附着、膏剂填装塑料瓶悬挂)。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涂抹高度3.5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量下降76.68%;交叉涂抹时,下降70.8%;交叉涂抹空白区域下降36.8%。3个处理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4.88%、91.39%、24.1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小,试验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阿尔泰山是新疆山地湿地、森林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和分布较广的区域。通过泥炭心取样法、遥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阿尔泰山典型湿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后认为:① 阿尔泰山高山沼泽湿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沉积。② 阿尔泰山湿地具有独特的高海拔、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式的湿地资源特性,它不同于中亚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湿地。③ 本区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因此,湿地退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景观生态的服务功能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96.
包头市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资源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生态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等,从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社会进步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0/10-18/2标度确定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163、0.300和0.537;并对包头市2012年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水平很低,其中人口素质水平指数0.68,生活质量指数0.78,城市管理指数0.45;存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社会生态建设应该是今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周边某规模化猪场猪粪源沙门氏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将耐药数据用于指导该养殖场临床合理用药,采用琼脂稀释法对550 份粪样中分离出的58 株沙门氏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四环素(100.0%)、环丙沙星(96.6%)、恩诺沙星(94.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91.4%)、卡那霉素(89.6%)、氟苯尼考(84.5%)和氨苄西林(75.9%)7 种药物呈现高水平耐药;对阿米卡星(58.6%)、安普霉素(55.2%)、诺氟沙星(51.7%)和庆大霉素(50.0%)呈现中等水平耐药;仅对头孢噻呋(8.6%)敏感。该养殖场猪粪源沙门氏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考虑联合用药、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对人工授粉后海岛棉受精过程进行切片观察,获得其受精过程的动态结构变化规律,为新疆海岛棉遗传育种提供支持.[方法]以新海35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授粉、石蜡法连续切片及苯胺蓝染色的方法,观察并拍摄授粉后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和双受精过程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海岛棉具有胚珠倒生、双层珠被、厚珠心,蓼型成熟胚囊,受粉前反足细胞和部分珠心细胞已经开始解体;人工授粉后0.5~1h,花粉粒萌发形成花粉管;2~14 h,花粉管在花柱内向下生长;16 ~20 h,花粉管到达珠孔端;20 ~24 h,花粉管进入胚囊释放出精子和营养物质,一个精子靠近卵细胞并与之受精,24 h时另一个精子与极核受精;50 h时,初生胚乳核分裂成2个游离核;74 h,合子第一次分裂,游离核数量也明显增多.此外,传粉50 h,胚珠表皮细胞伸长生长,74 h,纤维明显伸长.[结论]海岛棉与陆地棉受精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基本相同,但海岛棉受精各阶段与陆地棉相比时间更长,受精过程较慢,74 h后仍未见胚的第2次分裂及进一步的分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倒春寒是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子,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的纹枯病抗性和耐冷性。利用构建的转基因载体pAHC25-MYC-TaPK-R1,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小麦AGC蛋白激酶基因TaPK-R1导入春小麦品种扬麦20,获得TaPK-R1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对T1至T4代植株进行PCR、RT-PCR、qRT-PCR、Western blot分析,筛选到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外源TaPK-R1基因能够在其植物体内遗传和超量转录,并翻译成蛋白质。利用致病力不同的R. cerealis菌株R0301和WK207,分别对3个转基因株系T1至T2代和T3至T4代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TaPK-R1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小麦的纹枯病抗性,3个转基因株系各世代的纹枯病平均病级为1.16~2.11, 病情指数为23.20~42.10,而对照扬麦20的纹枯病病级为2.55~3.60,病情指数为51.00~72.00。用?9℃低温处理三叶一心期小麦幼苗24 h,对照扬麦20的存活率为17%,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的存活率分别为52%、79%和96%。上述结果表明,TaPK-R1过量表达能显著增强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及对冻害的耐受性, 所获得的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可作为潜在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小麦土传病害。TaMYB86是一个小麦中受根腐病菌诱导表达的MYB编码基因。本文构建了TaMYB86的过表达转基因载体pUbi:MYC-TaMYB86,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其转入推广小麦品种扬麦16。对转TaMYB86基因小麦T0-T3代植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和抗病鉴定。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TaMYB86已转入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中; qRT-PCR结果显示,TaMYB86在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未转基因扬麦16中,约为未转基因扬麦16中的5~6倍,表明TaMYB86可在转基因小麦中过量转录; 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引入的TaMYB86可在上述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中翻译表达。对转TaMYB86基因小麦与未转基因扬麦16进行根腐病菌接种与抗病鉴定表明,3个转TaMYB86基因小麦株系在T1-T3代的根腐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1.75、50.00、45.00; 37.75、37.50、38.50; 41.75、31.25、37.50; 在3次鉴定中未转基因扬麦16的根腐病病情指数分别为75.04、54.17、65.38,转TaMYB86基因小麦T1~T3代的根腐病抗性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扬麦16 (P < 0.01)。与未转基因扬麦16相比,转TaMYB86基因小麦中3个下游防卫基因(PR10、PR17c和Chit1)的转录水平也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说明,TaMYB86过表达可显著增强转基因小麦的根腐病抗性,在小麦防御根腐病过程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