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气候变暖可导致各种畜禽传染病病原体的变异、动物活动区域变迁、媒介昆虫孳生分布、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改变等,对人类及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全球气候变暖现状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52.
李惠  朗杰次仁  拉珍  拉巴卓玛  尼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2-6222,6230
利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8个气象观测站1978~2000年2~4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区域春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4月份的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高于2、3月份,严重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2月份明显大于3、4月份;沿江西段历史低温冷害(严重低温冷害)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沿江东段。1978和1983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春季低温冷害的范围最广,1978、1983、1990年低温冷害的程度最重,其中尤其以1983年更甚。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农区出现了连年的春季低温冷害天气过程,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春季低温和高温交替出现。90年代初期之后,沿江西段又出现了频繁的低温冷害时段,而沿江东段较为正常;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春季低温冷害的年代际特征为,70~80年代出现低温冷害的年份明显多于9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53.
利用墨竹工卡县30多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年西藏中部拉萨以东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主要作物青稞、油菜的农业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县气温有缓慢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气温为6.2℃,气温的缓慢上升趋势将有助于农作物的种植;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5 mm,降水量集中在6~9月;降水前期不足、后期有余,春末初夏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不利气象条件;墨竹工卡县大多数地区的农业气象条件对青稞和春播油菜的生长发育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了日喀则地区春青稞生产的现状,总结了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提出了该品种在日喀则地区的丰产栽培技术,最后建议进一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强化机播、机械深施化肥、机械植保和机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攻关、重视新品种、耕作措施、栽培技术和植保技术的综合集成,以充分发挥藏青2000及其丰产栽培技术在日喀则地区春青稞持续增产增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2009年5月,林芝地区某个体养鸡户的鸡发病死亡。通过剖检病死鸡、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鉴定出病料中含有鸡沙门氏菌,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鸡白痢。  相似文献   
56.
2000—2014年改则县植被变化及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改则县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2014年MODIS-NDVI资料,结合研究区气象数据、禁牧数据对改则县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较差,多年平均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分布在0~0.2之间,最大合成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在0.1~0.3之间,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植被覆盖优于北部。(2)改则县夏季植被覆盖最好,春季植被覆盖最差,北部为昆仑山脉植被覆盖季节变化不大。(3)2000—2014年间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呈稳定状态,呈稳定状态的区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5.46%,呈改善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1.28%,呈退化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的面积的8.69%,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2008—2014年间改则县降水量及气温变化不利于植被改善,草原保护政策对该县植被改善起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7.
为探明西藏海拔4 300m地区种植燕麦的氮、磷肥需求及其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进行了燕麦的氮、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该区种植燕麦可正常成熟,生育期114~124d;施用氮、磷肥对燕麦产草量、植株高度、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在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干草产量、乳熟期植株高度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以施氮(纯N)75kg/hm 2、磷(P2O5)60kg/hm 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为11 573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4 718kg/hm 2,且净收益最高。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纯N 75kg/hm 2和P2O5 60kg/hm 2可作为该区草地建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58.
59.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建议。藏北高寒草地是西藏畜牧业的主产地,也是重要的放牧区和生态安全保护屏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频繁与聚集,加之其他环境因素,目前,藏北草地出现大范围严重退化,导致草地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针对以上所述的严峻形势,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草地补播、围栏封育、施肥、灌溉、政策扶持等高寒草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旨在能有效遏制藏北草地逐年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以崇阳县天然苦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作业对苦竹竹鞭及根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竹竹鞭及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且以2 a和3 a壮龄鞭段为主。年龄及土层均对鞭径与节间长影响不显著。壮龄鞭上着生壮芽和笋芽多,而老龄鞭上则着生死芽多。苦竹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以及细根比根长各根序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根序、土层深度及季节影响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及细根比根长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