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153篇
  149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71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长期不同培肥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导致黑土质量下降[1-2].长期以来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对黑土质量下降原因的研究较多,而从土壤生物学活性角度研究的较少.土壤酶可使有机养分有效化,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动力.磷酸酶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酶类之一,是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的重要酶,在土壤磷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4].目前国内外对土壤磷酸酶研究主要是不同措施之间磷酸酶活性的比较,且多限于研究某一个时期磷酸酶活性,很少详细研究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有关黑土磷酸酶活性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短期不同培肥方式上.但长期施肥条件下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培肥条件下不同生长季黑土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机理,为进一步评价磷酸酶在黑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关系灌区地下水环境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集合了灌区1954-2014年农业用水量及降水量、研究区域2008-2014年渠井用水比、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地下水动态特征与渠井用水比例的相关性,以期探明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对降雨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与年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渠系上游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下游更为剧烈,在用水水平、用水方式一致条件下,渠井用水比例越大,地下水埋深超过11 m区域增幅越小,较大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上游地下水位下降减缓效果明显;平水期、枯水期,由于渠井用水比例不合理,地下水无序开采且超采严重,区域地下水碱化趋势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近5 a渠灌水量仅为多年均值的75.52%,未来区域降水量具有减小趋势,这势必进一步加剧农业水资源紧缺的形式。为了满足农业的正常生产,增加灌区地下水开采成为唯一解决途径,这势必加剧地下水的碱化趋势及地下水超采区的扩大。因此,确定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灌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影响盐碱土持续利用主要环境因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山东禹城市多年土壤肥、水、盐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演变,认为主要环境因子演变经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以水利工程排水抗涝、改良盐碱土为主,配合土壤培肥和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是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阶段,1985年以来,主要问题是防御土壤返盐,巩固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土壤耕作是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持续利用盐碱土的关键是加强土壤培肥和种植。  相似文献   
104.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苏打盐渍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分布着小面积的苏打 盐渍化土壤,含盐量低,但是pH值高,碱化度大,具有着盐化与碱化同时进行的双重特性.土壤潜水埋藏较浅,属低矿化的HCO3-Na型水,通常因土体下部存在铁盘层相隔而与其深 层地下水缺乏联系,以致在其形成过程方面有着某种特殊性.在改良利用方面,应在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含盐较重的地段宜于放牧或作为割草地 ,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与盐渍化加剧,已垦的盐渍土耕地,尤应重视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05.
作物排水对抑制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绝大多数是作物根系吸水形成,作物蒸腾耗水,一方面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水容量、抗涝能力提高,在同样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的土壤潜水蒸发量是不种植的2.67 ̄6.84倍,另一方面促进土壤表层淋洗、脱盐。不种植作物的土壤,5年后土壤盐分由0.440%增加到0.770%,种植作物的土壤,经过5年的耕作土壤盐分由0.432%降低到0.130%。  相似文献   
106.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稻田的无机态氮淋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陶土渗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和渗漏条件下潮棕壤稻田的氮淋溶损失。结果表明:稻季各次施用氮肥后,60cm和90cm深处渗漏液中NH4^+-N含量都小于2mg/L。并且各施氮肥处理和对照间差别不显著;但硝酸盐淋溶比较显著,多集中在3~15mg/L之间。硝酸盐淋溶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90cm深度渗漏液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水分渗漏状况影响硝酸盐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累积:渗水越快。硝酸盐淋溶深度越大。渗水较快或者施氮量高时,硝酸盐的淋溶浓度高于国际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施用基肥后灌水.NH4^+ -N、NO3^- -N立即出现高峰.而施用分蘖肥和穗肥后,高峰出现在施肥后10d或更久;另处基肥时期淋溶氮的浓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7.
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养分释放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壤中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量最多.分别为21.72mg/kg和48.31mg/kg;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肥料,硝态氮和速效氮含量最多.分别为102.90mg/kg和135.25mg/kg;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最少。分别为53.74mg/kg和93.70mg/kg。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土壤石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他缓/控释肥料.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尿素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8.
脲酶/硝化抑制剂在土壤N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的转化过程:尿素水解过程、硝化过程、硝酸盐淋溶过程、反硝化过程、微生物固持过程、N矿化过程及气体挥发过程的影响和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如何施用抑制剂来提高土壤中氮素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正> 黑龙港流域粮棉产量历史上一直是低而不稳,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粮棉连年收成好。据1990年统计,衡水地区粮食播种面积800万亩,平均单产207公斤,棉花播种面积280万亩,皮棉平均单产38公斤。平均单产与高产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旱、涝、碱灾害严重,大部份盐碱地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生产潜力尚未得到应有的发挥。长期以来,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在治理改造旱、碱地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抗旱保墒、防碱保苗的经验,给综合开发盐碱地开辟了广阔道路。这些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辅以机械化技术,是盐碱地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一、主要增产措施人们在长期与盐碱地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治理盐碱的宝贵经验,其中包括工程措施、水利措施、生  相似文献   
110.
美国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已经由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于 20世纪中期实现了本国农业现代化。目前,美国的现代化水平占世界第一位。近几年来,美国的可持续农业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   1.可持续农业正在由理论概念探讨转入技术试验阶段   可持续农业于 80年代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各国对可持续农业的含义、定义、指标等具有不同认识,但普遍认同的可持续农业的实质就是维持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达国家偏重于环境、效率,而发展中国家首先关注的是食物安全,尤其是粮食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