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310)对东兴市江平镇巫头岛的滨海原生植物群落的优势树种红鳞蒲桃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叶绿素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揭示红鳞蒲桃对滨海特殊生境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的光补偿点为143μmol/(m2.s),光饱和点为600μmol/(m2.s)。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Pn、Tr、Cs也增大,当PAR达到800μmol/(m2.s)后,气孔导度减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其Fv/Fm值为0.432,小于多数植物正常值0.8,说明红鳞蒲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影响。叶绿素含量也较低,与其净光合速率较低相一致。电解质渗透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红鳞蒲桃抗高温能力相对较差。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过大造成红鳞蒲桃生理衰退,自然更新困难,种群已处于老化阶段。  相似文献   
42.
南宁市常见绿化树种滞尘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南宁市友爱立交、民族大道、白沙大道3个区域的7种常见道路绿化树种,测定分析了植物叶面滞尘能力、植物抗性的差异,并选取与植物滞尘效应密切相关的植物高度、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滞尘量、植物抗性和叶面特性等7个分类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南宁市常见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种绿化树种滞尘能力大小依次为:黄金榕〉大叶红草〉鱼尾葵〉白兰〉七彩朱槿〉垂叶榕〉扁桃;抗性能力大小依次为:黄金榕〉扁桃〉白兰〉垂叶榕〉鱼尾葵〉七彩朱槿〉大叶红草;滞尘综合效应高低依次为:白兰〉鱼尾葵〉扁桃〉黄金榕〉垂叶榕〉七彩朱槿〉大叶红草。  相似文献   
43.
两种不同培养基质下红鳞蒲桃的光合生理日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培养(海沙培养和河沙培养)基质下红鳞蒲桃幼苗的光合生理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海沙环境中生存的红鳞蒲桃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比在河沙环境中生存的幼苗均较大。在两种环境中的幼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呈现“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且第一个峰值大于第二个峰值。幼苗的蒸腾速率呈现“波浪”渐减曲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4.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硅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硅突变体水稻和野生型水稻营养元素吸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NaCl浓度的提高,2种水稻的茎叶与根系生物量降低。相同盐浓度处理下,与不加硅相比,外源硅提高了2种水稻茎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在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12种水稻茎叶与根系中K、Fe、Mg、Mn、Zn、Ca、P含量降低,而Na浓度升高;相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与不加硅相比,加入外源硅可以提高水稻茎叶与根系中K、Fe、Mg、Mn、Zn、Ca、P的含量,降低Na的含量;比较外源硅对2种水稻在相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缓解效应,对野生型水稻的缓解效应显著大于硅突变体水稻。  相似文献   
45.
以2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罗汉松幼苗株高、地径、干重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引种栽培育苗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对罗汉松幼苗的株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最佳施肥配比为氮肥2.28 g/株,磷肥9.0 g/株,钾肥0.5 g/株,即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2∶3∶1。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退化土壤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和石漠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凤山县土石山丘陵区2种不同退耕还林类型(核桃、八角)进行调查,研究退耕林地0~4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并以未退耕地(农田)作为对照。[结果]退耕还林10年后,退耕林地土壤剖面结构逐渐完善,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6.6%;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八角、核桃、农田,土壤速效氮含量以大到小依次为八角、核桃;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核桃、八角。从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与森林保持水土价值2个方面计算,凤山县退耕还林工程土壤生态效益价值超过2.8亿元。[结论]退耕还林的潜在价值巨大,所以有必要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7.
大容山自然保护区6种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广西大容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对6种主要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渗透性和林地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土壤容重在0.99~1.34 g/cm3之间,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在48.32%~62.54%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变化在5.40%~26.35%之间,阔叶林地大于针叶林地。土壤的初渗速率在8.36~33.43 mm/min之间,稳渗速率在5.32~23.14 mm/min之间,阔叶林的渗透性能优于针叶林。6种林分土壤0~60 cm层次的有效蓄水量大小依次为:尾叶桉林(1 414 t/hm2)>红椎林(1 170 t/hm2)>杉木林(1 083 t/hm2)>火力楠林(1 023 t/hm2)>米老排林(831 t/hm2)>柳杉林(748 t/hm2)。  相似文献   
48.
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据报道,在过去150年间大气层中的CO2浓度增加了31%(IPCC,2001),其中在1980-2000年间就增加了9%(338.69~369.48 μL·L-1)(Keeling et al.,2004),因此,其源和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9.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50.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各高校在本科生培养中所采取的导师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在生态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在广西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中实行导师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现状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