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夏秋绿茶鲜叶(单芽、一芽二三叶、单片及对夹叶)采用3种不同的鲜叶处理过程,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毛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3种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加工而成的毛茶香气品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后的单芽茶中酯类的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多,形成具有强烈而令人愉快的花香;一芽二三叶毛茶的香气成分种类和数量都大大高于对照组;单片及对夹叶的毛茶经处理后,粗老味减弱,青气消失,花香显现。通过增加调温调湿摊放、摇青、晒青/摇青等处理过程,可以明显改善夏秋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2.
对茂绿、春雨1号、鸠16、浙农117、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和鸠坑群体种等8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银珍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较好满足千岛银珍茶的品质要求,其中茂绿、龙井长叶和鸠16制得的茶样色泽绿润,香气较高,带有花香,滋味的鲜醇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新品种(品系)等10个品种(品系)制得千岛银珍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杯泡观赏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制得的茶样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鸠坑群体种’,特别是‘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其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理化基础能明显改善芽茶滋味浓涩的品质缺陷。‘春雨1号’等芽头肥壮、厚实、圆直的品种茶样的杯泡观赏性较好,而芽头宽扁、松空的品种茶样杯泡观赏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以西湖龙井为例,对龙井茶精制拼配过程中的原料收购、初步分级、筛分、成品拼配、质量效益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筛分和机械筛分工艺进行拼配是可行的,通过拼配可以对外形品质进行扬长避短的效果,经济效益可提高27.2%.并总结提出了龙井茶精制拼配作业中的工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杭州市有机茶的发展概况、有机茶认证现状、有机茶生产技术现状等,并提出杭州市有机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龙井43茶苗为材料,施入不同浓度的菜饼、氨基酸有机肥、蚕粪有机肥和复合肥,调查对移栽茶苗当年成活率、生长势、叶绿素值(SPA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品种和用量能显著影响移栽茶苗成活率;每667 m2蚕粪有机肥500 kg和分4次施用复合肥20 kg均能保证茶苗成活率,并能显著提高茶苗分枝数、着叶数、叶面积、SPAD及茎粗生长,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对青峰等7个茶树品种的芽叶特征、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组成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峰和垂绿适宜机采。春茶新梢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机采新梢最下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关系密切,参试品种中最下叶20°左右的着生角度其机采芽叶完整率显著高于15°以下着生角度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鸠16品种加工龙井茶的适宜工艺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加工龙井茶过程中的摊放、 青锅、 二青和辉锅等工艺条件进行比较优化.通过对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含量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辉锅工艺对品质的影响最大,对所有品质因子均能造成较大影响.摊放工艺对汤色和香气影响较大.青锅工艺对色泽影响较大.二青工...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市龙井群体种夏秋季鲜叶为原料,采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通过不同的干燥方式,结合茯茶不同的"发花"技术,完成红茯茶产品.感官评审结果表明,接种市面上购买的茯砖茶提纯扩繁的菌液优于茯砖原茶接种方式,晒青红毛茶接种得到的红茯茶产品优于烘青红毛茶接种产品,且均可实现具有红茶及金花菌特有的香气特征的红茯茶产品的预期目标.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