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综述了昆虫信息化合物的概念及种类、昆虫信息化合物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茶园常用昆虫信息化合物等相关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信息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
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及48 h内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定了油茶皂素对2种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0.20和17.38 mg·mL-1;对2种病害致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茶轮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低剂量施药即可短时间内抑制其孢子萌发;油茶皂素浓度100 mg·mL-1对2种病害防效分别达74.58%和88.06%。  相似文献   
33.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敖存 《茶叶》2011,37(1):6-10
以秋季机采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处理,制作微波固样和毛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探讨不同加工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调温调湿摊青处理,以轻摇加重而次数较少者效果为佳;在晒青失水率5%、摊青温度18~20℃、湿度76%~80%、时间14 h、轻摇三次并共计360 s加工条件下,机采秋季绿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4.
为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对白化茶新品系‘新安1号’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完成了其品种特征的初步鉴定,并对其绿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为芽白型白化茶,生长势和育芽能力强,产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高于对照‘白叶1号’。名优绿茶适制性较强,其中加工卷曲形茶品质最佳,香气清鲜,滋味鲜醇,甘和。  相似文献   
35.
敖存  龚淑英 《茶叶》2009,35(4):224-226,230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绿茶产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本文在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农、茶企等的状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采用建德市李家镇千里岗茶园种植的鸠坑群体种、龙井43和白叶1号等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兼用扁形茶、卷曲形茶和条形茶的工艺加工制成绿茶产品,通过感官审评和香气成分等分析比校,筛选具有栗香风味的适制品种与工艺组合。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鸠坑群体种一芽一叶原料采用扁形茶改进工艺、一芽二叶原料采用滚炒结合的卷曲形茶改进工艺及卷曲形茶常规工艺可加工出具有明显栗香的特色风味绿茶;白叶1号一芽二叶原料采用条形茶改进工艺也可制成具有栗香风味的特色绿茶。常规成分和香气检测结果表明,天然壬醛、β-环柠檬醛、2,3,6,7-四甲基辛烷、3-乙基-3-甲基庚烷、3-蒈烯、(+)-δ-杜松烯、芳樟醇、香叶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反式-橙花叔醇、β-紫罗酮、茉莉酮、2,2,6-三甲基环己酮、己酸叶醇酯、顺式-3-己烯基辛酸酯、2,5-二叔丁基苯酚和1,2,3,4-四氢-4-异丙基-1,6-二甲基萘等是形成栗香的主要特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倒春寒”和模拟冻害条件下茶树鲜叶中酶活性与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倒春寒”发生时茶树实际受冻害和模拟冻害的新梢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冷冻胁迫时间下茶树鲜叶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β-葡萄糖苷酶(β-GC)酶活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5℃冷冻4~6 h的条件下,模拟冻害的鲜叶外形最接近实际受冻情况。随着冷冻时间的增加,鲜叶中PPO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OD酶活性整体趋于稳定,而β-GC酶的活性整体呈现降低趋势。此外,在冷冻过程中鲜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可为茶树遭受冻害时鲜叶质量评估与再利用,以及茶树响应“倒春寒”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开展日晒萎凋、日晒发酵、日晒干燥等九曲红梅茶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机械加工工艺比较试验,茶样经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日晒萎凋的香气较高、带甜;日晒发酵和日晒干燥的香气微青,滋味微闷、微青。传统工艺香气高鲜香显、微青,无日晒味,滋味醇鲜爽、花果香;现代工艺香气高甜,有果香,滋味醇厚,果香带甜。品质得分为现代工艺略高于传统工艺,但无显著差异。生化成分检测结果也表明,现代工艺的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红茶有益成分含量也略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