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3篇
  21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广西烟区该病害的病原菌及其毒素亚型,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烟区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利用毒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对多种寄主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毒素亚型测定。结果显示,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首次鉴定、分析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的毒素蛋白亚型,其中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15个菌株中,14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0,1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7。结果表明,Cas0基因亚型较多,在靖西市同德乡首次发现烟草棒孢霉病菌中的Cas7毒素蛋白基因。本研究明确了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菌和病菌群体毒素亚型,可为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72.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致死温度处理以及10种常用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该叶斑病的典型病症为:初期烟叶产生灰白色小圆斑,病害加重圆斑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状,病斑中心形成穿孔,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棕褐色,伴随褪绿的黄色晕圈。通过分离纯化获得2个菌株,分别命名为HZFC36和HZZS7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可在叶片无伤条件下导致健康‘K326’烟叶部产生病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LSUITSRPB2TUB2)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引起广西烟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病原菌在CM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佳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牛肉浸粉,全光照条件更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致死温度为47℃,水浴10 min。室内药剂初步筛选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和25%吡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EC50值分别为4.752×10-2、4.989×10-2 mg/L。本研究结果为E. latusicollum引起烟草叶斑病的田间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orcineReproductive Syndrome,PRRS)也称猪蓝耳病,是世界上对猪场影响最严重的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orcine ReproductiveSyndrome Virus,PRRSV)几乎在所有区域猪场都有流行,也是目前我国猪场最顽固、带来危害和经济损失最大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74.
利用遥感技术能快速、大面积、长时间地探测地表情况,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生海量的遥感数据,对数据的处理及运用提出新的挑战.遥感云服务能很好地解决海量遥感数据处理及运用问题.GEE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遥感云服务平台,文中基于GEE对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及植被覆盖指数计算进行探究,详细阐述其计算过程,并以云南省通海县为例,基...  相似文献   
475.
通过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活性组分的研究,为提高贵州黄壤稻田土壤固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秸秆配施化肥(NPKS)和生物炭配施化肥(NPKB),结合室内矿化试验对土壤碳氮比(C/N)、活性有机碳(AOC)含量、碳库管理指数(CPMI)和有机碳矿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KB处理SOC含量和C/N分别显著提高9.10%、23.10%,NPKS处理TN含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19.39%。NPKS处理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88 g/kg、96.15 mg/kg和334.09 mg/kg。与NPK处理相比,NPKB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稳态碳(SC)含量、碳库指数(CPI)和CPMI,对碳库活度(A)和碳库活度指数(AI)无显著影响,NPKS处理则显著增加了A、AI和CPMI。在培养期内,SOC矿化速率在第1天处于最大值,前期(第1~6天)大幅下降,后期(第6~45天)缓慢下降;第45天时,SOC累积矿化量在2.14~2.82 g/kg之间,而...  相似文献   
476.
为探讨贵州黄壤稻田中生物炭还田效应,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NPK)、B 1(NPK+4.0 t/hm2生物炭)、B 2(NPK+8.0 t/hm2生物炭)、B 3(NPK+12.0 t/hm2生物炭)、B 4(NPK+16.0 t/hm2生物炭),分析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熵(qMB);SMBC、SMBN含量及SMBC/SMBN值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SMBC、SMBN含量以B 2处理最高。各处理的qMB、SMBC、SMBN及SMBC/SMBN和SMBN/TN相互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以B 2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最高,较ck增产15.21%。本试验条件下,8.0 t/hm2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提高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稻产量及改善水稻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77.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s)是一类来自于霉菌中的剧毒物质,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毒性最强、危害性最大。AFB1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及剧烈毒性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广泛分布于霉变的玉米、花生、大米和大豆等粮油作物中, 由AFB1引发的人与动物中毒事件给当前食品安全和畜禽养殖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AFB1已被证明能够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基因突变及免疫系统损伤。作者阐述了AFB1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机体免疫耐受性的免疫毒性作用; 介绍了AFB1促进活性氧生成、激活Nrf2-ARE通路、诱导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造成器官损伤的器官毒性作用; 分析了AFB1利用细胞死亡相关受体调控外源性细胞凋亡作用, 以及通过一系列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作用, 还可利用肝细胞经典焦亡途径引发炎症反应, 继而引发非正常死亡的细胞毒性作用;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AFB1基因毒性与其去毒措施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本综述有望为针对AFB1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并为发霉粮油作物的去毒措施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78.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对环境变化反应敏锐,是水生态系统微生物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重要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为了探究青海湖流域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于2020年8月对青海湖流域的入湖河流、湖滨带、主湖区及子湖共32个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采集,共获得水体样品95份,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水平开展了该流域原生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共注释到176个原生动物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隶属于12门19纲43目61科72属;(2)青海湖流域原生动物多样性为入湖河流>湖滨带>子湖>主湖区,且四类水体环境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原生动物群落受水体酸碱度、盐度、水温、溶解性总固体、浊度、总氮、总磷等环境因子的影响;(4)原生动物与其他浮游生物共现网络从入湖河流、湖滨带、子湖到主湖区,模块性逐渐变低,生物类群间的互作网络逐渐碎片化。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青海湖流域的原生动物进行了摸底调查,为将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9.
为了探究间歇性冷刺激对高脂饮食小鼠血清脂质相关指标、肝脏组织形态以及肝脏脂质合成的影响,试验选择5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高脂组、冷刺激组和冷刺激高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常温组小鼠饲养温度为(26±2)℃,冷刺激组小鼠饲养温度为4℃,试验期30 d(每天6 h)。处理结束后采集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和血清样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对小鼠肝脏形态结构和脂质合成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饲喂高脂饲粮的小鼠在14周时,体重极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P<0.01)。2) HE结果表明,常温对照组小鼠肝脏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规则有序,未见水肿变性和坏死,未见炎细胞;冷刺激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出现颗粒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并观察到充血和出血现象;常温高脂组小鼠肝脏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发生大泡性脂肪变;冷刺激高脂组小鼠肝脏肝小叶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可见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3)小鼠高脂造模后,常温高脂组小鼠血清中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游离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