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71.
图像数据作为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数据源之一,在各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辽宁省开展林业信息化工作时也将图像数据作为建库数据之一,并于2008年发布了《数字林业数据库省级图像库建设技术规范》,详细说明了森林资源图像库建设的技术流程。在十多年的应用过程中,国家和相关行业部门相继有新的标准规范出台,林业生产实践不断发生新的业务需求,原标准的部分内容不能适应行业新变化和新需求,有必要进行修订和完善。文章详细介绍了标准修订的思路,并对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2.
喜文娟 《乡村科技》2019,(13):115-1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总面积394.82万hm^2,位于全国第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主要有4个类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沼泽湿地68.74万hm^2、河流湿地121.64万hm^2、湖泊湿地77.45万hm^2、人工湿地26.99万hm^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资源分布规律为15个行政区的湿地分布不均,面积大小差异较大,2/3的行政区湿地面积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6.32万hm^2,但4种湿地类型在各行政区内均有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分布不均、类型多样,且湿地类型多为沼泽湿地。  相似文献   
73.
醋的妙用     
<正>(1)软化鱼骨煮鱼时添加少许醋,能将小鱼的鱼骨煮得柔软可口。(2)蛋皮剥壳煮蛋前,先在水中加些醋,煮好后容易剥壳。(3)去生鱼皮将生鱼置于醋中,很快就能将鱼皮与肉身剥离。(4)煎鱼不粘锅新买的锅用醋洗净,则煎鱼不粘锅。  相似文献   
74.
盐胁迫对晚松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浓度为0(CK),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的NaC l溶液对晚松盆栽苗进行胁迫,测定分析了晚松针叶的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含水量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2)晚松针叶的质膜系统能忍耐100 mmol/L以下的盐胁迫;(3)脯氨酸含量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5.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76.
养猪业持续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为减小养猪对环境的污染,业界正在采用猪场向山区转移,加大投入或改造环境设施,改进饲料配方,开发和利用饲料添加剂等措施以降低动物体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数量,改进生产  相似文献   
77.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树林主要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成虫触角感受器种类、形态和分布,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61~68个亚节组成,鞭节长3 500~4 200 μm,是表面感器类型最多的节.触角主要分布的感受器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感器、耳形感器和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78.
茶多酚保护生物大分子的自由基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9.
秸秆钾替代化肥钾对莴笋的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守宽  袁婷  陈益  杨东  文娟  熊小莉  李戎  李振轮  王正银 《土壤》2017,49(4):699-705
在重庆地区多年种植蔬菜的两个基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钾替代化肥钾对莴笋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秸秆钾替代化肥钾较无钾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两个试验点莴笋产量,增产11.4%~13.7%和11.4%~15.3%,各处理产量大小为:MH+KL(有机肥钾50%+化肥钾50%)MM+KM(有机肥钾30%+化肥钾70%)ML+KH(有机肥钾10%+化肥钾90%)CK2(常规施钾处理)CK1(无钾肥处理),以高量(50%)秸秆钾处理(MH+KL)增产作用最大。秸秆钾替代化肥钾较常规施钾提高莴笋产量,但增产作用不显著。两个试验点秸秆钾替代化肥钾显著降低莴笋叶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幅分别为4.7%~16.8%和3.2%~30.5%,但对莴笋茎该两个品质指标略有提高;莴笋叶硝酸盐含量增加8.0%~8.2%和11.4%~17.2%,莴笋茎硝酸盐含量在试验点1降低2.5%~11.5%,而试验点2则增加8.0%~13.5%。试验点1莴笋叶钙、镁、铁和锰含量为提高,试验点2降低。两个试验点秸秆钾替代化肥钾均显著提高莴笋对氮、磷和钾吸收量,以MH+KL处理莴笋钾素利用率最高。综合莴笋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钾素利用效率,以MH+KL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0.
黛袋蛾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桉树人工林中黛袋蛾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同时得出该虫聚集行为受自身习性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