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路隧病害一体化监测车是通过整合空间技术、公路、病害一体化监测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特种车辆,具有路网病害可视化,监测高效化,数据传输及时准确化等功能。本文总结了现有的3种一体化监测技术,分析我国多功能监测车的使用现状,并通过实际检监测数据详解一体化监测车的工作原理,认为相对于传统检测技术,现有的基于空间技术的路隧病害一体化监测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为早日研发在各级公路的监测工作实现更先进的监测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香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对香果树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目前在繁殖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最后对香果树今后的繁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近红外光谱法在玉米粗蛋白含量测定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探讨了HN1100型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玉米粗蛋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定标集、检验集的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0.937,并具有较小的定标标准差和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124和0.499。该仪器可用于玉米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4.
福建茫荡山乌冈栎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选育乌冈栎种苗,以种子长度、宽度和重量做为种子性状的指标,对福建茫荡山乌冈栎天然种群的23株成年个体进行了2年的野外观察和种子采集。研究结果表明,乌冈栎种群天然结实存在大小年的情况,种子表型和重量因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乌冈栎种子的长度与宽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长度的增加宽度亦随之增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子长度与宽度在不同年份中差异显著。利用变异系数(CV)和Gini指数对乌冈栎种子长度、重量和宽度的研究表明,变异系数(CV)的敏感度要大于Gini指数,而Gini指数在果实变异分配上更具有说服力。乌冈栎种子变异最大的是重量,其次是长度和宽度,Gini指数显示株内的作用要稍强于株间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子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超强抗寒生理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了低温胁迫条件下陇油7号根部代谢组学变化。KEGG富集分析发现,变化显著的代谢通路为: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半乳糖代谢、α-亚麻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糖类、氨基酸、甘油磷酰胆碱、黄酮、6种磷脂(PG、PC、PE、PI、PS和PA)等均得到鉴定,其中糖(除鼠李糖外)、赖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和黄酮在低温处理后差异倍数均大于1.2,磷脂中PC在低温胁迫时增加,PC(13∶0/0∶0)亚类差异倍数最高,为5.295,PE和PS在低温胁迫后下降,差异倍数0.528~0.740,PI、PA和PG类的变化因亚类而异。  相似文献   
106.
浅议我国保护珍贵树木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贵树木是我国林木资源中十分宝贵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而且许多珍贵树木记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学文化价值。为此,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对珍贵树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7.
根据我国西南高山峡谷林区的地形、植被和该区域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结合目前该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大型飞机森林航空消防、以水灭火、加强人工增雨雪技术和加强卫星监测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08.
109.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群落学研究手段对南京仙林地区的次生林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植物60种,隶属于32科49属,科属种组成较为分散,优势科或优势属不明显;科属区系分析表明,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的科属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5.83%、21.28%和33.33%、19.51%,这说明群落区系分布类型真正的热带性质不明显,且具有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交融与过渡的特点。乔灌层的物种频度分布分别为ABCD=E和ABCDE,灌木层物种分布较为均匀,而乔木层有进一步演替的可能。该群落结构层次较为简单,可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下层、灌木层、层间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中的主要优势树种为短柄枹栎、构树、牡荆和马尾松,它们的重要值分别为16.10%、12.79%、9.31%和9.20%,而灌木层的优势树种为刚竹、短柄枹栎、野蔷薇、白檀和构树等。乔木层主要种群径级结构特征表明,短柄枹、构树等树种属于增长种群,而马尾松、化香等属于衰退种群。保护利用好该类型的森林群落对仙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寒旱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点试验,对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产量进行比较,以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冬油菜品种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依次表现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2号(CK)>天油5号>天油8号>天油7号,其中陇油6号和陇油7号越冬率最高,分别为86.40%和85.53%,明显高于CK,而天油7号与天油8号的越冬率仅分别为54.07%和55.50%,均低于CK;同一参试品种在不同试点生育期差异较大,如陇油6号在秦王川试点,生育期长达300 d,而在和田,其生育期仅为251 d,较秦王川试点提前49 d;不同冬油菜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也较大,在秦王川,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生育期最长,为300 d,陇油8号为295 d,而其它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为290 d,较陇油6号缩短了10 d;在不同试点,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含油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陇油8号、陇油7号、陇油6号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陇油9号;不同生态区区域适宜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也有差异,其中陇油6号、陇油7号可成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甘肃中北部与河西走廊以及陕西靖边周边地区的主栽品种,而新疆乌鲁木齐以南地区应以陇油8号与陇油9号为主栽品种,天油2号、天油5号及天油8号也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