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11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拟南芥幼苗对高NH4+响应的特征及不同生态型间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保海  施卫明 《土壤学报》2007,44(3):508-515
通过培养基和水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NH+^4处理对苗期拟南芥根系特征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生态型拟南芥苗期根形态及生理的差异。结果表明,拟南芥苗期的主根长、侧根长、根表面积,均随NH4^+浓度增高逐渐降低;而根平均直径随NH4^+浓度增高先变粗后变细。不同生态型拟南芥对高浓度NH4^+的响应差异显著,而对等浓度K^+的响应没有观察到与NH4^+的类似的毒害作用及生态型间的差异。应用差异显著的典型生态型(耐NH4^+型Col-0和NH4^+敏感型JA22)进一步研究表明,NH4^+毒害对Col-0根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JA22,对Col-0平均根直径的促进作用也显著小于JA22,但对二者的根表面积的抑制没有显著性差异;30mmol L^-1 NH4^+处理,Col-0的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JA22,叶绿素含量却显著低于JA22,二者的含水量差异不显著;Col-0对2mmol L^-1 NH4^+的净吸收速率是JA22的3倍多。因此高浓度NH4^+抑制苗期拟南芥的生长基本上不是根际酸化、缺NO3^-、高离子强度或对NH4^+的高吸收等因子所致。  相似文献   
82.
菜地土壤解磷微生物特征及其在磷形态转化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慧敏  王瑞  施卫明  仲月明  李奕林 《土壤》2020,52(4):668-675
目前蔬菜生产存在为追求高产而盲目"高磷投入"的现象,尽管持续高量的磷肥投入导致菜地土壤磷库储量较之粮田更加丰富,但土壤中的磷极易被固定形成无效态磷,导致菜地磷肥当季利用率低以及磷高积累带来的环境风险。而解磷微生物可以利用自身的代谢功能驱动土壤难溶性磷向有效磷的转化,从而直接影响土壤磷素周转及供磷水平。本文探讨了菜地土壤解磷微生物特征、根际磷素周转及其对蔬菜磷吸收利用的贡献、磷肥及碳源种类对解磷微生物的影响、解磷微生物在菜地面源污染防控中的作用及其今后高效应用研究方向,旨在为今后提高蔬菜磷肥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菜地累积态磷,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根系分泌物与养分有效性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卫明 《土壤》1993,25(5):252-256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除了溢泌质子和其他无机离子外还不断地向土壤介质释放有机化合物。大体上,这些有机物质约占植株碳同化量的15-25%,高的达到40%。  相似文献   
84.
施卫明  刘芷宇 《土壤》1986,18(3):152-152
在农业生产上,尿素施用不当时存在着抑制植物生长,降低肥效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尿素的转化产物NH3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然而,迄今有关尿素和NH3对植物体内养分含量的影响尚无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85.
通过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及对菜地氮环境排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有利于空心菜种植氮利用增效与环境减排的生物刺激剂种类。开展设施菜地土壤土柱模拟试验,两季种植空心菜,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和常规施氮分别添加黄腐酸类物质(N+HA)、海藻提取物(N+AE)、壳聚糖(N+CT)、鱼蛋白(N+FPH)、大豆蛋白水解物(N+PPH)、微生物菌剂(N+FC)处理。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两季种植结果表明:与N处理相比,添加不同生物刺激剂均可促进空心菜地上部氮吸收并提高产量,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N+HA、N+AE、N+CT、N+FC、N+FPH、N+PPH,其中,N+HA、N+AE和N+CT两季平均增幅分别达29.2%、26.5%和15.0%,氮表观利用率从13.7%分别提高到22.2%、21.1%和19.2%;NH3挥发损失平均削减率从大到小依次为N+AE、N+HA、N+CT、N+FPH、N+PPH,其中,N+HA、N+AE和N+CT两季平均分别降低16.1%、24.2%和9.6%。与N处理相比,6种生物刺激剂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2O排放,增幅为8.4%~29.8%。研究表明,氮肥配施HA、AE和CT这3种生物刺激剂可以显著提高空心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显著减少NH3挥发排放,此外,不同种类生物刺激剂的施用均存在N2O排放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86.
为探索生物硝化抑制剂对贵州黔西南地区黄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通过三周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羟基苯丙酸甲酯(MHPP)和丁香酸(SA)对黄壤中的无机态氮素含量、氨氧微生物功能基因以及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MHPP和SA在黄壤上均能明显抑制硝化作用,对土壤硝化速率的抑制率分别为6%~43%和5%~51%。MHPP和SA均抑制了黄壤氨氧化古菌AOA(12%~22%,27%~41%)与氨氧化细菌AOB(6%~19%,26%~46%)amoA基因的丰度。整个培养期内,黄壤的硝态氮含量与AOB的amoA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而与AOA的amoA基因丰度无显著相关,表明AOB对黄壤硝化作用起了主导作用。在N2O排放方面,MHPP和SA分别显著抑制了黄壤51%和21%的N2O排放积累量,MHPP的减排效果优于SA。MHPP降低了黄壤N2O排放的峰值,而SA主要延缓了黄壤N2O产生高峰的出现。总之,生物硝化抑制剂MHPP和SA在贵州黔西南黄壤上具有氮肥减施增效的潜力,这为今后烤烟新型绿色专用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以孕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用伤流法测定根系活力,调查了影响根系伤流收集量的因素。结论如下:在两优培九孕穗期用脱脂棉收集伤流液,以2.0 g的脱脂棉填充量为宜;两优培九主茎和分蘖的伤流量差异显著(P<0.05);白天和夜晚的伤流量差异极显著(P<0.01);稻桩高低对伤流量影响不显著(P>0.05);连续两次测定的差异不显著(P>0.05)。用上述最佳方法,对两优培九及其对照品种汕优63抽穗后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强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两优培九抽穗前的根系活力比汕优63相对较高,二者均在抽穗后1周左右出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但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伤流强度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对两个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剑叶叶绿素含量抽穗后都迅速下降,但是相对于汕优63,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要慢,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根系活力的下降可能是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易早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长江下游农业集约化程度高、降水频繁,面源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控制并减缓因种植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小微企业和铜矿Cd、Pb和Cu对周边农田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问题,保持粮食的稳产高产,改善和提高生存环境质量,实现环境-资源-食品-健康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社会需求,近日,科技部联合农业部审批通过了第一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包括“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在内的共11个专项项目将于近期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9.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2O排放及相关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NIs(1,9-D、LN、MHPP)可以显著平均降低土壤N2O日排放峰值40.1%;1,9-D和MHPP可分别抑制N2O排放总量44.5%和43.9%,而DCD和LN对N2O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1,9-D和MHPP对AOA(氨氧化古菌)、AOB(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和nirS、nirK型反硝化菌的调控均有所不同,1,9-D可以同时抑制AOA、AOB和nirS微生物的生长;MHPP仅可以抑制AOA的生长;其中,AOA-amoA和nirS基因丰度与土壤N2O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1,9-D和MHPP均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及其与AOA-...  相似文献   
90.
太湖地区集约化农田氮素减排增效技术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开展氮高效水稻品种种植与化肥减施的增效减排技术、稻田生物炭应用增效减排技术、固氮作物养分减投与轮作制度调整技术、菜地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等的研发和适地性研究,优化了技术参数,明确了技术效果:氮高效水稻品种生产单位产量谷物时稻田NH_3挥发量比常规水稻品种下降17.4%~27.3%(平均为21.3%),稻田氮素渗漏损失量下降6.08%~44.0%(平均为25.3%),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量下降9.18%~28.7%;与单施尿素相比,稻田中施用0.5%(表层土壤质量百分比)的低温(500℃)制备生物炭,维持水稻高产且不增加单位产量氨挥发损失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土壤氮素径流损失13.9%~22.1%;传统的集约化蔬菜轮作中引入豆科作物金花菜,可减少周年总氮淋失约40%,并且可使经济效益提高29%;大白菜机械起垄侧条施肥的适宜垄宽为55cm,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可减施化肥氮约30%,节本增效58.3%,并且减少50%以上的氨挥发。以上技术在集约化农田上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和太湖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