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辐射剂量对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生根过程中生根性状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海州常山1 a生休眠枝条为材料,用不同辐射剂量(15、25、35、45 Gy)~(60)Co-γ射线处理并进行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辐射处理降低了插穗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及生根率,以45 Gy辐射下生根率最低,生根高峰期较对照(CK)延迟60 d。在生根过程中,插穗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剂量辐射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含量高于CK水平;插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呈现出波动降低和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辐射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K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上升、下降趋势;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POD、PPO活性总体高于CK,IAAO活性低于CK水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强,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不断增加,可溶性糖含量、PPO、IAAO活性先升后降。不同辐射剂量会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促进生根相关酶活性,但MDA含量升高,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生根进程被延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花香是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最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对桂花MYB-related基因家族成员OfMYB1R47在芳香挥发物形成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鉴定,可为桂花花香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基因节点。【方法】以桂花‘日香桂’O. fragans ‘Rixianggui’和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材料,以前期的花香转录组数据筛选出的MYB-related家族基因OfMYB1R47为目标基因。通过基因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亚细胞定位、酵母自激活、瞬时超量表达本氏烟草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挥发性代谢物质量分数,对OfMYB1R47基因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OfMYB1R47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485 bp,共编码49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表明:与OfMYB1R47同源性最高的基因在木犀科Oleaceae的木樨榄Olea europaea subsp.europaea中;RT-qPCR分析发现:OfMYB1R47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桂花花香的释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桂花花朵初...  相似文献   
13.
玉米行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律  代力强  董青松  施婷婷  王丕武 《作物学报》2017,43(10):1559-1564
行粒数是玉米重要的产量构成性状之一,对其遗传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吉林省80份核心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吉林省长春和梅河口进行行粒数测定。同时利用第2代测序技术对关联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SNP标记用于后续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环境下玉米行粒数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12.0~41.6之间,遗传力为36.4%。关联分析结果共得到19个与玉米行粒数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其中位于染色体框2.04和3.08的两个标记在2015年长春和梅河口均被检测到,14个SNP标记位于前人已定位到的QTL置信区间内。在显著性SNP标记的连锁不平衡区域内挖掘出4个候选基因,分别预测编码泛素化目标受体蛋白、金属依赖性磷酸水解酶、重金属转运/解毒蛋白及一个无特征功能的假定蛋白,可能与玉米行粒数的发育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80份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重测序及苗期抗旱性表型测定,利用1 490 007个高质量的SNP标记位点对玉米苗期抗旱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个与玉米苗期抗旱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框3.06和5.04位置。在显著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范围内挖掘出2个候选基因,预测其一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另一与脯氨酸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CO2通量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并将其长期地储存于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备受关注(方精云等,2001; 于贵瑞等,2001; 吴家兵等,2003).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两熟制是我国东部农业区主要的耕作形式和增产方式。利用长序列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研究我国东部两熟制农田1982—2015年间植被变化趋势。研究区域为31°~39°N范围内的东部5省区,包括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以及安徽省。NDVI的多年季节平均显示,1年中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与8月,对应两季作物各自生长的峰期。在1982—2015年,研究区NDV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1.703×10~(-3)/年。根据两熟制种植期,定义6—10月的夏秋作物期和11月至次年5月的冬春种植期。结果发现,NDVI的年际增长主要由冬春作物期贡献,其增长率为2.436×10~(-3)/年,并且远大于夏秋作物期0.676×10~(-3)/年的变率。结合该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数据发现,在2个作物期,降水并未出现显著变化,而温度都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冬春作物期温度增速大于夏秋作物期,分别为0.042℃/年和0.029℃/年。由于冬春作物期平均温度相对较低,同时增温速率更高,因此,增温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在该时期更强,从而造成了NDVI的不对称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低温是影响观赏植物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研究观赏植物抗寒性调控改良方法对观赏植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影响观赏植物抗寒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低温、光照和光周期、水分等外部环境条件,观赏植物自身的遗传基因、生长速率和发育水平等内部因素。传统采用选种育种、抗寒锻炼和抗寒砧木等农林栽培手段培育抗寒性观赏植物;后出现施用外源物质等化学手段培育抗寒性观赏植物;以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观赏植物抗寒性进行遗传改良。本研究从观赏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出发,对调控和改良观赏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未来观赏植物抗寒性改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蒸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可信度较高.潜热通量与净辐射(R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呈指数关系,模拟出的LE日总量与Rn、Ta经验关系式,可对LE缺值进行插补.森林蒸散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最高,夜间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H)有低估的现象;季节变化特点是7、8月份蒸散量最高,冬季较低,且蒸散量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例为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该森林蒸散年总量为1 126.99 MJ/m2,相当于450.8 mm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538.4 mm)的83.7%. 关键词:森林蒸散, 能量平衡, 涡动相关法, 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9.
以‘紫梗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Zigengziyin')种子为试材,对其内果皮、种实内源抑制物质进行提取、生物测定,并采用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紫梗籽银’桂种子内果皮、种实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内果皮、种实中各分离相的抑制效果均不相同。其中石油醚相抑制作用最弱,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抑制作用较强。2GC-MS鉴定结果显示,‘紫梗籽银’桂种子内果皮、种实中存在多种抑制物质,包括棕榈酸、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等发芽抑制物质,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改进了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检测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在柱温25℃、电压25kv、40mMpH8.4磷酸二氢钾-硼砂缓冲液的电泳条件下,7min内实现了7种水溶性维生素(VB1、VB12、VB2、VB6、VC、烟酸和叶酸)的良好分离。利用上述的毛细管电泳法对复合B药片中7种水溶性维生素进行了检测,其迁移时间重现性为0.0625%~1.2224%,峰面积重现性为1.82%~4.70%,回收率为96.2%~105.3%检测限为0.03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