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黑鲷隶属鲷科,俗称黑加吉、铜盆鱼、海鲥等,由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是浙江省海水养殖围塘及网箱养殖主要创收点。由于近年来整体海水养殖环境较以前有所恶化,加之养殖密度较高,黑鲷养殖饱受各种疾病困扰,据笔者近两年海水养殖病害调  相似文献   
32.
运用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2017年在舟山采集到的临床表现"白鳃"症状的发病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开展了病原学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鱼的肝、脾、肾等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尤其是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在病鱼组织的电镜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直径约300~600 nm的孢子虫样结构。提取病鱼内脏组织总基因组DNA样本,采用1对针对寄生原虫的通用引物进行SSUrDNA的PCR扩增,最终获得大小为1471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发现,该条带与GenBank中1种黏孢子虫Sinuolinea sp.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9%。根据获得的SSU rDNA序列,建立了适用于该病临床检测的巢式PCR方法,最小灵敏度可达0.5 pg。研究表明,引起此次网箱养殖大黄鱼"白鳃"症状并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是一类寄生性黏孢子虫。  相似文献   
33.
用血卵涡鞭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常规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将所得阳性克隆再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3株针对血卵涡鞭虫的单克隆抗体(2B2、3G4、4G7),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三者为IgG类抗体。用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小鼠腹水抗体,其细胞上清及腹水效价分别为5.12×10-4和8.00×10-4。进一步利用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荧光抗体方法对单抗特异性进行鉴定,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淋巴则未被染色。用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兔抗血清以羊抗鼠HRP-IgG为酶标抗体,建立了检测血卵涡鞭虫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对血卵涡鞭虫阳性标本检测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好,可用于血卵涡鞭虫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4.
谢建军  许文军  施慧  查智辉 《水产学报》2011,35(9):1392-1398
以平均体质量为(162±26)g雌性三疣梭子蟹为试验对象,注射组从游泳足第一关节基膜注射200 μL浓度为2.4×107 CFU/mL的溶藻弧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在注射0、24、48、72、96h后随机取9只三疣梭子蟹,从游泳足基膜部位抽取血淋巴,测定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大颗粒细胞比例、血清蛋白、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遭受低剂量的溶藻弧菌侵袭后,三疣梭子蟹血细胞总数迅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6%,而大颗粒细胞比例则先上升(P<0.05),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迅速增加,并分别在24、72 h达到峰值(P<0.01,P<0.05),在96h后两种酶的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则稳步增加,并在96 h达到峰值(P<0.01).研究证实低剂量的溶藻弧菌能刺激三疣梭子蟹调动血细胞、酸、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系统进行免疫防御,但是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大多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响应速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5.
水温(27±3)℃下,将体质量为(2.18±0.14)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以多只(10只)或单只的方式饲养在半径为50cm的圆形养殖桶中,比较群养与单养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的生长特性、消化酶与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群养组幼蟹在蜕壳后的软壳期间被同类捕食和残杀现象严重,死亡率和残疾率显著高于单养组幼蟹(P0.05);(2)两种养殖条件下幼蟹在夜间完成蜕壳的比例显著高于白天;群养组幼蟹在白天蜕壳的比例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3)群养组幼蟹的蜕壳周期显著小于单养组(P0.05),但蜕壳同步率低于单养组,群养组幼蟹的体质量、甲宽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略高于单养组,差异不显著;(4)群养组幼蟹肝胰腺和胃中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单养组,肝胰腺中最为明显;(5)群养组幼蟹肝胰腺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而两种养殖条件下幼蟹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用显微镜检、PCR及 IFAT三种方法对采集的养殖青蟹、梭子蟹、及海捕梭子蟹等18个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检出率为33.3%,而IFAT及PCR检测阳性率77.8%,符合率达100%;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细胞则未被染色;可检测到血卵涡鞭虫不同生活阶段的营养体、腰鞭孢子及合孢体阶段。本文为血卵涡鞭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2014年8月22~25日,淮安区一养鹅户饲养的1600只、45日龄仔鹅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剧烈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相继有136只病鹅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鹅表现精神萎靡,呆顿,尾翅下垂,打瞌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达42~43℃,  相似文献   
38.
<正>为了明确优拌+福先安对花生地下害虫蛴螬防治效果,同时探索其在防治花生地下害虫时的合理用量,2014年6月我们在正阳县八里桥村小张庄李志乐的夏播花生田做了如下试验。一、试验条件(一)试验作物试验作物品种为花生品种远杂9102。(二)栽培模式栽培模式为夏播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9.
正(一)发病情况淮城镇一养殖户张某饲养的1 600只朗德鹅突然发生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急促、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张某曾先后使用恩诺沙星、青链霉素、磺胺药等无明显效果,相继有108只病鹅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二)临床症状病鹅表现精神萎靡,行动缓慢,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弯颈,闭目呈嗜睡状,食欲减退,喙和噗发紫,  相似文献   
40.
锯缘青蟹黄水病原研究及综合防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简称青蟹,是我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的主要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几十亿元。“黄水病”(亦称白水病、白浆病)是目前青蟹养殖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