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W/O型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含油量24.32%)为原料,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还原力与对O_2~-·,DPPH·,ABTS+·和·OH体外模型的自由基清除率,探讨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过氧化值(POV)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较普通猕猴桃籽油更具稳定性;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还原能力,以及对O_2~-·,DPPH·,ABTS~+·,·OH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质量浓度达到15 mg/mL时,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对O_2~-·清除率达到87.57%,且对·OH的清除率明显高于VE,呈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北太平洋柔鱼早期生活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柔鱼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的种类,具有产完卵后即死亡等特点,其种群资源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补充量的多少,而其补充量主要取决于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死亡率。柔鱼作为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深入了解柔鱼早期生活史过程对于预测其来年资源补充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主要回顾柔鱼早期生活史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柔鱼仔幼鱼的分布、摄食、年龄和生长、自然死亡率以及补充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简单介绍了柔鱼胚胎生长发育过程和仔鱼形态变化。分析认为,柔鱼早期生活史中从产卵孵化、胚胎发育到仔稚鱼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最不被了解的生活史阶段,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该阶段中仔鱼的生长死亡以及环境变化对柔鱼孵化成功率和资源补充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光波和光强对几种重要农业害虫趋光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以及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波长或光强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1)在CK光源(335.09~359.95 nm,408.66~432.83 nm),灯诱距离为1 m的条件下各种昆虫的趋光率的高低次序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朽木夜蛾Axylia putris (Linnaeus)>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鳃金龟Holotrichia lata (Brenske)>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2)20种不同波长光源中4个光源对棉铃虫诱集率较高。(3)在CK光源3个不同水平的光照度条件下(1.18、0.6、0.24 lx),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表现出趋光率随光强增强而增高的趋势。(4)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在19:30—20:30和22:45—次日7:00 2个时间段内趋光率最高。(5)采用CK光源在室外灯诱的鳞翅目昆虫中,雄虫数量明显高于雌虫,且雌虫有较高的携卵率;蓝紫色光波能够引诱更多的昆虫,而绿色或黄绿色的光波引诱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土壤氮磷钾对盐肤木上五倍子单宁含量的影响,提高五倍子单宁含量,指导五倍子产区倍农的实际生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张家界五倍子主产区盐肤木上不同生长期五倍子、树枝干、树叶的单宁含量和五倍子各物理特征以及其生长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的相关数据。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生长期的五倍子单宁含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肤木上处于生长期的五倍子,它的单宁含量与五倍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而处于成熟期的五倍子,它的单宁含量不仅与五倍子干重有相关性,还与五倍子内含物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其显著性均为P=0.000<0.01。同时,土壤养分对不同生长时期五倍子单宁含量的积累也存在明显差异。在生长期,土壤氮、磷养分与五倍子单宁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和0.646;而在成熟期,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和0.420。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因子是影响不同时期盐肤木上五倍子单宁含量积累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倩  余为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9,41(3):257-26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栖息地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根据中国鱿钓渔船在38°~45°N、140°~160°E作业渔场内的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信息增益技术选取关键环境因子,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使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对比异常环境条件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传统作业渔场温度升高,海表温度(SST)相对正常年份2008年平均上升2. 72℃;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SST相对正常年份降低0. 45℃。栖息地综合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99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于在栖息地指数(HSI)大于0. 8的范围内,作业比重达到80%;200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6~0. 8和0. 8~1. 0之间,所占比重在30%~50%左右; 2009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4~0. 6、0. 6~0. 8和0. 8~1. 0之间,作业比重平均约为32%。此外HSI值低于0. 2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增,而HSI值大于0. 4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减。研究认为,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导致柔鱼产量变低。  相似文献   
16.
李立琴  易倩梅 《福建茶叶》2016,(11):235-236
经过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茶文化有着独有的文化价值,可以将其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其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让我们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当前英语教学情况进行汇总,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一系列不足和问题,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等。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情况,因此完善人文教学极为重要。本文拟从当前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教学改革融入茶文化之美,探索提出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具体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天敌昆虫,了解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免伤天敌昆虫的安全杀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定16 种单色光和2 种固定的对照光波,将试虫置于3 个不同光源距离的感光箱中,并设定稳定的温、湿度,通过多批重复试验,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同光波和光源距离条件下的趋光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异色瓢虫对光波趋向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喜好的光波为500、605、550 nm,而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忌避的光波则为473、407 nm;距离光源0.65 m的趋光反应率显著高于距离光源1.15 m与2.15 m处的趋光反应率;高温或低温对异色瓢虫的趋向性有一定的抑制影响。异色瓢虫成虫的趋光行为对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真菌、细菌、放线菌3个方面对国内外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微生物除草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