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2014年5月,株洲市园林绿化局发现株洲市王家坪桥体绿化植物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出现枝条枯死的现象。为了明确枝条枯死成因,通过调查、对比试验,排除因栽培管理等原因造成迎春花枯死。经过病原菌分离、柯赫氏法则,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证实引起株洲市王家坪桥体绿化植物迎春花枯死是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害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2.
蔬菜疫病     
正疫病是蔬菜生产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害,以辣椒、黄瓜、冬瓜、苦瓜、西瓜、南瓜、番茄等受害较重,流行年份造成的损失轻则15%~30%,严重的50%以上,甚至绝收。症状特点蔬菜的整个生长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病,以幼茎、果实受害最重。幼苗被害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见第21页图1),病部缢缩,后干枯萎蔫。整株发病,先从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见第21页图2),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全株枯死(见第21页图3)。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扩  相似文献   
73.
蔬菜锈病     
<正>锈病是豆科蔬菜(本文以豇豆为例)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尤其在植株生长中后期的中下部叶片,有时会产生数百至上千个孢子堆,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还造成水分大量蒸腾,叶片脱落,植株早衰,果荚锈迹斑斑,品质变劣等症状。症状特点此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先出现许多分散的褪绿小点(见第21页图1、2),后  相似文献   
74.
蔬菜霜霉病     
<正>霜霉病是蔬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蔬菜产区均有发生,黄瓜、白菜、莴苣、菠菜等蔬菜较容易感染。症状特点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见第21页图1)。发病初期,在叶背常形成细小的浸润状多角形病斑,病斑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斑的扩大,在病斑上会逐渐生出较短的、灰白色绒毛状物(见第21页图2),严重时形成灰色霉层。后期严重时,  相似文献   
75.
蔬菜白绢病     
<正>白绢病在我国南方蔬菜种植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危害根和茎基,引起植株枯死,是辣椒、茄子、番茄、菜豆、豇豆等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症状特点白绢病主要危害茎基部或根部,有时也危害果实。茎基部染病,初为暗褐色、湿润状、不定型的病斑,稍凹陷,其上长出辐射状的白色绢丝状菌丝体(见第21页图1),边缘明显。病斑纵横向扩展,可环绕整个茎基部,致使叶片由下至上逐渐变黄,严重时引起  相似文献   
76.
蔬菜灰霉病     
<正>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症状特点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至幼茎,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色,  相似文献   
77.
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在我国的发生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采取高效的方法防治辣椒疫病、减轻其为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面的主要成就,为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8.
金丝猴(Rhinopithecus)是典型的经历快速辐射和近期物种形成事件的进化类群,分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5个种。它们共同占据着东南亚的森林和林地生态位,是非人灵长类重要物种,国内外学者在它们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文章就5种金丝猴各自的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为了筛选出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并减轻作物病虫害发生的转光农膜,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对转光农膜覆盖和普通农膜覆盖下甘蓝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些转光农膜能促进甘蓝生长并提高了产量,但均未表现出对甘蓝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与普通农膜相比,除RB9901和RB9902膜下的甘蓝产量低于对照外,RB9903-2、RB9903-3、RB9903-1和RB9904膜下的甘蓝产量均高于对照,增产幅度为6.7%~20.0%.  相似文献   
80.
抗青枯病转群体感应猝灭基因烟草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具有猝灭青枯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功能的aac基因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烟草,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植株57株。经PCR及RT-PCR检测,筛选得到30株阳性转基因再生苗,并证实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且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转基因植株苗期抗青枯病试验表明,16天后转基因烟草较对照植株病情指数降低了51,相对病情指数为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